神奇妙的选召
经文:以斯帖记二:1—23
亚哈随鲁王是波斯帝国的第三任国王,是在主前四八六年继承父亲大流士的王位。在他执政的第三年,举行一次极大的盛宴,很可能是为了庆祝书珊王宫的落成,因为这座王宫是从他父亲时代就开始兴建的,在他手中完成。这次的“国王盛宴”,分成两个梯次举行,第一梯次是邀请全国贵族、行政官员、军事将领、省长等人参加,时间长达“整整六个月”之久(一:3—4)。所谓“整整六个月”,意思是分几个梯次邀请上述这些显要贵客。第二梯次是邀请“书珊全城的男人”参加(一:5),时间是一周。但在此同时,亚哈随鲁王的妻子王后华实蒂也在王宫里为书珊的妇女举行类似的宴会。我曾提过,在“次经—以斯帖补篇”中,曾记载亚哈随鲁王所邀请的书珊地区代表,并非是“全城的男人”,而是住在该城的“外国人”。从这些叙述中,可以发现亚哈随鲁王时代的波斯帝国,无论在经济、军事、政治、社会等,都是相当繁荣且富强,才能使他分别举行如此长达六个月、一个礼拜的王宫盛宴。也可以想象在这种盛宴中,必定有类似近代国家时常举行的阅兵大典,好向邻近国家炫耀军事、国力的强大,除了可以吓阻邻国入侵的念头外,同时也是在显示自己有能力可侵犯他国。就像圣经作者所说的,亚哈随鲁王这样扩大举行王宫盛宴,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炫耀王国的富有、昌隆、威严”(一:4)。这样的王国盛世,其国王权力必定是相当尊崇,甚至是位尊极至不可侵犯。然而王后显然并不理会她丈夫亚哈随鲁王的“绝对权威”,当国王要她出来和被邀请来参加宴会的宾客见面时,她拒绝了,以致亚哈随鲁王相当的生气,决定处置王后华实蒂。
在前一讲我说过,当亚哈随鲁王决定邀请王后出来和贵宾们见面时,是在“喝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因此,当王后拒绝他的“命令”时,他感受到相当的羞辱,国王的权威受到挑战,且这种挑战是来自自己的妻子。因此,他就请教身边的参谋策士的意见,决定废后,并且将之记录在法律上,使华实蒂永不得再恢复王后的职位。我曾说过,这些参谋策士会要求国王将废后的事记录在具有法律效力的国王诏书上,是因为深怕国王又改变心意,重新恢复华实蒂的王后职位,他们很可能遭到报复而丧失生命。不过,我也提过,人千万不要在酣醉的时候作决定,也不要在生气的时候,下任何策略,因为那都是脑袋最不清楚、情绪不稳定时,这时候无论作甚么决定,都很容易出差错。看,第二章一开始就说亚哈随鲁王决定废后之后,不久就又想念王后华实蒂了。人是善变的,特别是在生气或是酣醉醒过来之后,会发现自己胡涂和错误决定。
圣经的作者告诉我们, 神是在人类的历史中运行祂奇妙的旨意和计划。当人在胡涂行事时, 神的手指引着人类历史的轨迹,使原本动乱不安的社会,或是出现的漏洞,得以稳定,或是得到补足。这也是此本经书最主要的题旨,为的是要说明一位犹太人女子以斯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选入王宫中,并且成为亚哈随鲁王的新任王后。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经文的内容:
第一至四节:1后来,王的怒气消了,就一直想念华实蒂,又想起她违抗命令和被废的事。2王亲信的顾问向王建议说:“为甚么不找些年轻貌美的处女来呢?3请陛下在王国各省指派官员,叫他们把所有漂亮的少女带到首都书珊的后宫来,交给总管宫女的太监希该。供给她们化妆品。4以后,陛下可以选最喜爱的少女,立作王后,来替代华实蒂。”
王喜欢这个建议,就照着做了。
第一节的“后来”,是经过多久呢?依照第十六节的记载,以斯帖是在亚哈随鲁王在位第七年的十月(提别月)被带进王宫的,很可能就在当年,也就是主前四七九年十二月或是来年的元月被选立为王后。这样离华实蒂被废后(主前四八三年),是经过了四年的时间。为甚么会拖延这么久?可能是因为在主前四八二年到四七九年,波斯帝国和希腊王国有过几次惨烈的战争,亚哈随鲁王忙着战事,没有时间想到王后的事。不过,也可能是因为过去好几次的战争,都有王后华实蒂陪伴,现在没有,觉得很苦闷,因此,使他一直想念着华实蒂。但是,每当想念着若有王后陪伴在身旁很好时,又想起自己曾经下令华实蒂永不得再担任王后的职位,也想起华实蒂曾经惹起他的生气,违抗他的命令,这种“爱恨交加”的心真是使他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至四节是国王的参谋策士提出的意见,上次他们提出意见是1.废掉华实蒂王后的职位,2.将废后的事记载在国王的诏书中。由于国王的诏书和法律有同等的效力,致使亚哈随鲁王无法更改。这些参谋策士很可能是听到国王想念前后华实蒂的事,深怕夜长梦多,赶紧替国王找个新的王后,免得他又想要重新立法让华实蒂恢复王后的身分,那就很糟糕。因此,他们共同向国王建议,甄选新的王后,且是通令全国各地选出漂亮的少女进宫让国王亲自选娶王后。
或许也可以这样了解,第一节的“后来”,并不是经过三、四年才进行选后的事,而是国王酒气、怒气过后就开始进行选后的工作。但是因为与希腊发生战争,致使选后的事断断续续地进行,才会拖延这么长的时间。
再者,要注意的是,这不是像现代举办的选美大会,而是在选王后。选美,大家可以办得像嘉年华会那样喜气洋洋,选后,可就不是那样轻松了,因为被选入宫的少女,不论是否有被选上为后,都可能从此与亲朋好友断了关系,虽然可能因成为嫔妃而使自己的家人、亲友得到某些政治利益,但是,也可能为自己的家族带来杀身之祸。类似这种宫廷的事件在中国过去宫廷里时常发生。
这段建议通令全国各省指派官员选美丽的少女进宫之事,文笔的类型很像创世记第四十一章卅四至卅七节,约瑟建议埃及国王通令全国各地官员,在丰收年的时候向人民征收粮食入国家仓库,约瑟这个建议得到埃及国王和所有大臣赞成。同样在这里,也是国王喜欢这样的建议,就照着做了。
第五至七节:5在书珊,有一个犹太人叫末底改。他属于便雅悯支族,是基士和示每的后代,睚珥的儿子。6当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从耶路撒冷掳走犹大王耶哥尼雅的时候,也掳去一群人,末底改也在其内。7末底改有一个堂妹叫以斯帖,希伯来名叫哈大沙;她是个美丽的少女,有很好的身材。她父母死后,末底改收养她作自己的女儿,把她带大。
这段经文提到历史背景,这是非常珍贵的资料。但是,就像我在前一讲谈过的,圣经作者有时是借用历史背景,却不一定有历史事件,或是有历史背景,但不见得就是完全正确的史料。像第六节说末底改是在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时代,被俘虏的犹太人中之一,同时被掳的还包括当时犹大王耶哥尼雅。从列王记下第廿四章七至十七节记载,这位被掳到巴比伦去的犹大王就是约雅斤,也就是这里所说的耶哥尼雅(中文和合本译本附有注明)。如果这样,发生这事件的时间是在主前五九七年。而现在亚哈随鲁王甄选王后是在主前四八二至四七九年年间,距离约雅斤王和末底改被俘虏的年代相差已经一百十五年以上的时间,再加上当时俘虏去的人,不可能是婴儿,而是“高官和战士”,以及身怀绝佳才艺的人,只留下“最穷苦的人”在耶路撒冷。这样,末底改当年被俘虏的时候,至少也是个青少年,再加上一百十五年,现在他应该也有一百三十岁以上,是个年纪老迈的人,怎可能还会在王宫中担任官职呢?不太可能。这也让我们看到圣经作者最主要的目的是借用这件历史事件,诉说 神怎样在他们的历史中行出奇妙的作为,对历史真确的时间并不太重视,这一点也是前一讲我提过的。
末底改,这是巴比伦的名字,且可能是从巴比伦的神明玛尔杜克(Marduk)衍生出来的。在第五节提到末底改的祖先是基士、示每,依照撒母耳记的资料(基士—撒母耳记上九:1,示每—撒母耳记下十六:5)是以色列第一位国王扫罗的亲戚。换句话说,末底改有王族的血统。是否因为这样的关系,使他得以在波斯帝国担任官职,这点就不得而知了。
以斯帖,这个名字可能也是从巴比伦的女神伊丝塔(Ishtar)来的。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这名字是来自波斯文“星星”(Stara)的意思。第七节特别说明以斯帖有个希伯来的名字叫“哈大沙”,意思就是“番石榴树”。很有意思的是先知信息中, 神的拯救比喻像是在旷野中栽种番石榴或橄榄树(请参考以赛亚书四十一:19),或是将荆棘换成番石榴(请参考以赛亚书五十五:13)。
第八至十一节:8当王的新命令下来,许多漂亮的女孩子被带到书珊,以斯帖也被带进王宫,交给管宫院的太监希该。9希该很喜欢她,待她特别好,立刻供给她化妆用品和特殊的食物,又从宫里选出七个宫女来侍候她,并且给她后宫里最好的房间。
10以斯帖听从末底改的忠告,没有把自己的种族和亲属关系告诉人。11末底改每天都在后宫的院子前面走来走去,要知道以斯帖的情况,看事情会有甚么发展。
第八节“许多漂亮的女孩子被带到书珊”这句话,说出早期社会选娶宫女并不是出于自愿,是含有强制甄选入宫的意思在其中,不论是地方官员为了取悦王室,或是某种利益,来自王室的命令,都必须彻底执行,否则连地方官员都会有生命的危险。犹太史学家约瑟夫(Flavius Josephus)说共有四百名漂亮的少女被甄选入宫。也有人这样计算,即一天一位少女,一年三百六十五名,连续四年,总共是一千四百六十名。
虽然以斯帖是末底改的堂妹,也如同是养女(十五节),可是因为是末底改扶养长大的,因此对末底改来说,以斯帖有如自己的女儿一样重要。她也因为美丽、有很好的身材而被甄选入宫,引起末底改的担忧或是高度的关怀。第九节说主管宫女的太监希该很喜欢以斯帖,可能是因为看到以斯帖真的是才华和容貌都很出色,因此对她相当好。其实,这也等于是为自己未来的好处着想,因为若是以斯帖真的得到国王欣赏,他也会有功劳。“次经—以斯帖补篇”记载说,这位太监希该除了提供以斯帖特殊的饮食外,还为她进行“美育按摩”。
注意第九节提到太监希该给以斯帖“特殊”食物,不是因为她是犹太人,不吃外邦人所提供的食物,相反的,在第十至十一节说,以斯帖很听末底改的指示,没有将自己是犹太人的背景让人知道。因此,以斯帖的食物之所以特别,是跟养颜、美丽、健身有关,而非关犹太人在宗教礼仪上看是否洁净的食物。这和但以理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选入王宫的情形完全不同,他是坚决不用王宫所提供的食物,要求“特别的食物”,为的是不吃在宗教礼仪上认为不洁净的食物(参考但以理书一:3—16)。
这里有一个问题经常被提及:但以理书所描述的但以理很不相同,他是坚持犹太人的信仰和习俗立场,绝不妥协,甚至坚持到连生命的安危都不顾。而末底改教导以斯帖的方式则是刚好相反,他要以斯帖不要暴露犹太人的身份,不要“把自己的种族和亲属关系告诉人”。这样,哪一种方式才对?是坚持呢,或是隐藏?坦白说,我们很难回答这样的问题。在一个国破家亡、人民被掳当奴隶的环境中,每个人寻求生存的方式不同,过去如此,这个时代也是一样。在第二次大战期间,德国统治下的犹太人集中营也是个活生生的例子,有的人坚持不和希特勒政府合作,结果是壮烈地牺牲生命。也有的人是妥协、合作,但却保护了许多人的生命。坚持某种特别记号、精神的人,所留下来的生命态度相当可歌可泣,也因为他们这种在危难中仍不妥协的精神,感召许多人奋不顾身地投入反对残酷暴政的运动,并且保存了民族的命脉。而那些以妥协的方式寻求生存的人,不仅是救了自己的生命,往往因为他们的聪明才智,救了更多的同胞。有一部描述犹太人集中营故事的影片—辛德勒名单,其中有一段剧情说明后来在集中营生产子弹和瞄准器的犹太人,故意将瞄准器和子弹的纹路弄差错,使德军在战场的攻击力减轻了许多,甚至遭到联军的打击,损伤惨重。而剧中灵魂人物辛德勒,虽然看似一个为虎作伥,企图发“战争财”的商人,却也在他的协助、掩护之下,解救了数千条犹太人的性命。因此,不论是坚持,或是妥协,都有 神的旨意带领,惟有一基本立场应该是相同的,就是不能出卖自己的同胞、朋友,以求取个人的荣耀。
第十二至十四节:12按照规定,那些少女要经过一年的美容准备才能见王:前六个月用没药油,后六个月用香膏和化妆品美容。经过这段时间后,每个少女就要轮流被带去见亚哈随鲁王。13当她从后宫进入王宫时,可以随意穿戴她所喜欢的衣饰。14她要在王宫留宿一晚,第二天早上就会被带到另一个后宫去,交给管妃嫔的太监沙甲照料;除非王特别喜欢她,指名召唤她,她就没机会再回到王那里。
这段经文可以清楚看到早期选召嫔妃入宫的情况,如果被皇帝或是国王看上了,就可以成为王后,否则就是进入后宫成为王后的随从,或是成为国王的嫔妃之一。一般人说这样的生活好像是守活寡一般,因为已经被打入冷宫,除了浪费少女的青春,还得随时战战兢兢冒着生命危险过宫廷内部斗争的生活。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令人欣慕,可以居住在美丽的王宫里,有高级的衣、食、住,或是娱乐等,但实际生活并不是像一般人所喜欢、羡慕的自由自在。这里说单单是等待国王接见就要等上一年的时间,到时却只能见一个晚上,然后隔天早上就要被带到后宫去,“除非王特别喜欢她,指名召唤她,她就没有机会再回到王那里。”
第十二节特别提起使用“没药油”,这是极为珍贵的香料,一般是贵族用来保养皮肤。耶稣基督降生时,东方的星象学家送的礼物就包括了没药(马太福音二:11),他被钉十字架后埋葬时,尼哥德慕和耶稣基督的门徒约瑟,准备了三十公斤没药混合的香料,涂抹在纱布上包裹着耶稣基督的身体(约翰福音十九:39—40)。可见这种没药制成的香料在早期贵族生活中,是被用来保养皮肤的珍品。为国王甄选一位王后,需要长达一年的准备时间,且是用这样的贵重的香料,以及化妆美容的方式,实在也够奢侈、浪费。
第十五至十八节:15以斯帖见王的日期到了。她是亚比亥的女儿,末底改的堂妹,后来作了末底改的养女。每一个见过以斯帖的人都喜爱她。到了她进见的时候,除了照着总管后宫的太监希该所建议的穿戴以外,没有特别打扮。16亚哈随鲁王作王的第七年十月,就是提别月,以斯帖被带进王宫。17王喜爱她胜过其他任何少女;她比其他任何一个女子更赢得王的恩宠。于是,王把王后的冠冕戴在她头上,立她为后,替代华实蒂。18接着,王为以斯帖举行一个盛大的宴会,邀请所有的贵族和行政官员前来赴宴。那一天,他宣布全帝国休假,并且慷慨地分送礼物。
看来以斯帖是真的容貌出众,“每一个见过以斯帖的人都喜爱她”,这句话已经说出以斯帖和前任王后不一样的地方—谦虚的女子,没有因为自己的美丽就骄傲,目中无人。也因为她无论在身材、容貌上都相当出色,因此并不需要刻意或特别的打扮,也是相当美丽。重要的是她谦虚地听人指导,像太监希该给她的建议,她都接受。作者用这样的描述方式,在形容以斯帖和前一任王后华实蒂不同,因为华实蒂不但不顺服别人指导,连国王的命令都敢拒绝。
当国王亚哈随鲁决定选以斯帖为后之后,除了随即为她戴上王后的冠冕外,也为了庆祝立后的大事,推出三项重要的政令:1.是举行盛大的宴会,宴请贵族和重要官员。台语汉字的圣经说这个宴席叫做“以斯帖的宴席”,如同今天所谓的“国宴”般隆重。2.全国休假,也可以说是减免税金,或是举行大赦的意思。因为所谓休假,就是停止工作,停止工作就等于没有收入,当然减免税金。再者,休假也是停止劳役的意思,是对那些受刑人停止工作,就是今天所谓的“大赦”之意。3.送礼给人民。我们不太清楚送的是甚么,有可能就是像第一章所说的,在王宫举办盛大的宴席,邀请人民来享用,并请王后以斯帖出来和人民认识。从以上三项庆祝新后产生而举行的活动来看,这可是相当的大手笔,当然也可看出当时波斯帝国的国势确实是相当壮盛。
第十九至廿三节:19那时,末底改在朝廷中得到一份官职。20以斯帖听从末底改的嘱咐,始终没有把自己的种族和亲属关系告诉人。以斯帖听从末底改,正像小时候由他抚养时听从他一样。
21末底改在王宫供职的期间,有两名看守宫门的太监—辟探和提列非常恨亚哈随鲁王,想要谋杀他。22末底改发现了这阴谋,就告诉王后以斯帖,以斯帖把末底改发现的阴谋转告王。23这事经过调查,证实了;这两个人就被吊死在绞刑架上。王命令把这事的始末记录在官方的史录上。
第十九节比较困扰的问题,因为这一节在现代中文译本直接记载:
“那时,末底改在朝廷中得到一份官职。”
而在和合本的译本则是说:
“第二次招聚处女的时候,末底改坐在朝门。”
台语汉字的圣经是:
“许个在室女第二摆聚集的时,末底改坐伫王的门。”
犹太人圣经最新的译本(TANAKH—The Holy Scriptures):
“When the virgins were assembled a second time, Mordecai sat in the palace gate.”
现代中文译本是采用希腊文译本的版本,没有“第二次招聚处女”这句话。问题是,如果曾举行“第二次”类似甄选少女的活动,那么第一次以斯帖被选入宫是否有出了甚么问题?针对这问题,有圣经学者指出这也许和第廿一至廿三节这段经文的事件有关,就是宫廷中发生了斗争的事,可能有人因为自己属意的少女没有被亚哈随鲁王选上,因此怀恨在心,策划要谋杀国王。而为了平息这些不满的声音,宫廷官员再次举行甄选活动。但是,也因为这件事,被末底改发现不满的太监就是辟拉和提列,他两人正在策划谋杀的事。但若依照“次经—以斯帖补篇”的记载,这两位太监之所以策划谋杀国王的原因,却是在国王提升末底改到一个更高级职位的时候,他们两人“生气”,才“阴谋暗杀国王”。这又可以解释我在前面谈过的,太监希该很喜欢以斯帖,对她特别好的原因之一是,如果以斯帖真的被选上时,他也有功劳。同样的,以斯帖被选为王后,连带的养父末底改升官也快。有机会选王后,宫廷官员就会争着要推荐自己属意的少女参选,这也是以前宫廷时常发生的事,不但是为了要在国王(或是皇帝)面前争宠,也牵涉到权力的兴衰和政治派系的消长。
现在让我们来想想这章经文带给我们的信息:
一、不是人有甚么才能可以改变历史,或是成就甚么大事,而是 神的手在人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改变了人类的历史,显示祂奇妙的作为。
当亚哈随鲁王裁决废除华实蒂的王后职位后,经过了四年的时间才甄选新的王后,这是他废后之时谁也想不到的事,因为他不再提起,臣仆也没有人敢提立新后的事。而当他决定在立新后时,是从全国各地“把所有漂亮的少女”都召到书珊王宫来,让亚哈随鲁王亲自选择。有谁能够把握会被选上?没有,没有人会知道最后的结果是甚么。而以斯帖能在这时被国王选上非常特别,如果没有 神奇妙的手在其中主导,那么,机会可说微乎其微吧!
按照当时的波斯王朝的规定,国王娶妻的对象,必须从六个联盟的家族中选取漂亮的女子。因此,作为一个犹太裔女子的以斯帖,怎么可能被选上呢?当然,漂亮是第一个条件,而温顺、讨人喜欢更是她被选上的重要因素。她温顺的性情刚好与前后华实蒂的骄傲成强烈的对比,这岂不是很奇妙吗?最特别的是,她若是属于波斯六个联盟家族中的成员之一,那么要隐藏自己犹太血统背景的身分,且时间可不算短,至少经过了好几十年,这岂是一般人所能?不容易啊!再者,一个人性格的养成,除了是传承自上一代之先天条件外,也需要有后天家庭养育的因素。以斯帖是在养父末底改家长大的,一定是受到养父末底改的深远影响,而末底改又是一位相当聪明、信念坚定的人。看,需要这么多条件的配合,刚好在这个时刻用上了—进入王宫,且讨大家喜爱,包括国王亚哈随鲁在内,都喜欢以斯帖。这岂不是 神奇妙的安排吗?有人会说巧合,但是,不要忘记, 神的作为总是让人觉得巧合,因为那是超过人所能想象得到的际遇。
圣经的作者告诉我们, 神的名字就是“奇妙”的主。士师记记载一段故事,说在以色列的但支族有一名叫玛挪亚的人,因为妻子没有生孩子。有一天, 神的天使奉差去告诉玛挪亚,他们将会生一个孩子,并要他们在孩子生出来后给予“分别为圣”。玛挪亚就问这位天使是甚么名字,这位天使这样回答:“你何必问我的名字呢?那是奇妙的名。”(士师记十三:18)后来孩子出生了,他们取孩子的名字叫“参孙”。
我们的生命就是奇妙,因为是来自 神的赏赐。我们回头去看走过的路径,其实都充满着 神奇妙的作为,因为 神就在我们生命中、生活中牵着我们走过每一段世上的旅途。在我们想象不到的时候,祂伸出手扶持、带领我们。因此,聪明人看到的是 神奇妙的恩典,就会知道谦卑自己;只有愚蠢人看到的都是自己的成就,骄傲地以为自己有能力改造社会、扭转历史,结果带给人类社会是更大的灾害。
二、在不同环境中,每个人寻求生存的方式也不同,但无论用甚么方式求生存,都必须有一个基本认识:对居住的土地有情,对当地的人民有义。
当末底改看到养女以斯帖被甄选入宫后,他告诫以斯帖说,不要让人家知道自己是属于犹太种族,以及和末底改之间的父女关系。因此,当以斯帖进入王宫后,必须陪着国王用餐吃饭,甚至必须从国王手中接食物吃,这对一个传统犹太人来说是“不洁净”的,违背摩西法律的。但是,我们也知道,如果以斯帖表明自己是犹太人,自己根本就不可能被选上成为皇族的一份子。如果她又让人知道与养父末底改之间的父女关系,养父末底改的官位也会不保。那么,往后由宰相哈曼所主导的大屠杀犹太人若执行起来,岂不是会使犹太人遭遇更大的灭族危机!我前面说过,末底改是个聪明人,而以斯帖也是个才女,他们父女都深深知道在那样的环境中,不暴露自己犹太人背景的重要性,为的就是要生存下去。要在亡国、奴隶的生活环境中生存,本来就是一项很大的生命负担,能够生存下去已经不容易了,而以斯帖不但能够得到机会进入王宫,且也因为她得到王后的职位,后来拯救了自己的同胞。
在一个极权、动乱不安的社会,每个人求生存的样式不同,在以斯帖的时代,犹太人生活在亡国且被迫当奴隶的环境中,如果比较同时代背景的但以理,就会发现他们二者之间在态度上是截然不同。但是,请大家注意,这不是对错的问题,也不是爱国或不爱国的问题,更不是信心强弱的问题,这是选择生命生存方式的问题。但是有一件事我必须强调的,无论是谁,当你移民到他国去居住时,如果没有对当地的社会、土地、人民存着认同与爱,就无法和当地的人、土地合一,也就无法取得人民的爱戴和认同。我们看以斯帖入王宫,大家喜爱她,没有人发现她是外国人,更没有人觉得她有异国的风俗而格格不入。相反地,她被认为是属于波斯的人民,才会受到国王和太监,以及宫女们喜欢,会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她完全认同了当地的社会、土地、人民才能达成的。
今天,许多台湾人移民到外国去,最令外国人诟病的就是对当地社会冷漠、不关心,更令当地人讨厌的是,只图享受人家的社会福利,却不知对移居的社会抱持认同、奉献的心。同样的,今天居住在台湾的人,也有许多人是这样的态度,对自己的土地无情,对人民的苦难无义,不会伸手帮助,这才是造成社会动乱、不和谐的主要因素。这次的“九二一大地震”,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人怀着悲悯的心参与救灾,在这些人当中,有许多是平时并不是开口闭口就说爱国、爱乡的人。但是,我们却也看到不少人,平时一开口就说爱国、爱乡、爱民,但是他们的手曾滥垦了这块土地、乱盖房子,甚至也想在这次的大灾难中捞取“灾难财”。我们也看到有些人对此次的灾难,心中连一点点悲悯的心也没有,还组团去灾区“观光”,实在是铁石心肠。
缺乏认同,就不会有爱,拒绝投入,当然得不到接纳。以斯帖的故事值得我们三思。── 卢俊义《以斯帖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