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 猶大諸王朝(歷下十至三十六章)
  
由十章始至終,作者記述猶大國之分裂及歷代諸王之興衰史。所羅門卒後,其子羅波安不聽國中忠臣善諫,強徵苛稅,結果國度分裂,作者在記述此興衰史時單溯猶大國諸王之興衰,而對北國之諸王只作比較式的提及,因這是著書之原意。自所羅門後,猶大國史有六次興衰,茲列表以示綜覽:
| 自王國分裂後──猶大國諸王之興衰循環表 | ||||
| 一、 | 興 衰 循 環 | 國     君 | 善行/惡行摘要 | |
| 循 環 | 經 文 | |||
| 第一次 | 10-20章 | 1. 羅波安  ( 失敗之君 ) | 1.        使國分裂 2.        拜像行惡 3.        聖器被擄 | |
| A. 惡君 | 10-12章 | |||
| 13章 | 2. 亞比雅 ( 無誠心之君 ) | 1.        昏庸無道 2.        敗中求勝 | ||
| B. 善君 | 14-16章 | 3. 工撒 ( 長樂之君 ) | 1.        復興宗教 2.        平定國家 | |
| 17-20章 | 4. 約沙法( 敬虔興盛之君 ) | 1.        戰前祈禱 2.        戰時祈禱 | ||
| 二、 | 第二次 | 21-24章 | 5. 約蘭 ( 無道之君 ) | 1.        心腸毒辣 2.        崇拜偶像 3.        拒以利亞 | 
| A. 惡君 | 21章 | |||
| 22章 | 6. 亞哈謝 ( 無道之君 ) | 1.   行亞哈之惡 | ||
| 23章 | 7. 亞他利維 ( 無道之君 ) | 1.        殺戮王室 2.        建巴力廟 | ||
| B. 善君 | 24章 | 8. 約阿施 ( 有道之君 ) | 1.        重修聖殿 2.        毀巴力廟 | |
| 三、 | 第三次 | 25-27章 | 9. 亞瑪謝 (無誠心之王) | 1.        初行正事 2.        後拜偶像 3.        向北挑戰 | 
| a. 惡君 | 25章 | |||
| b. 善君 | 26章 | 10. 烏西雅 (長樂王) | 1.        虔誠為始 2.        僭越聖職 | |
| 27章 | 11. 約坦 (平安王) | 1.        行神正事 2.        不入神殿 | ||
| 四、 | 第四次 | 28-32章 | 12. 亞哈斯 (拜偶像之王) | 1.        敬拜偶像 2.        焚獻子女 3.        兵連禍結 | 
|  | a. 惡君 | 28章 | ||
|  | b. 善君 | 29-32章 | 13. 希西家 (復興之王) | 1.        潔淨聖殿 2.        諭民遵守 3.        盡除偶像 | 
| 五、 | 第五次 | 33-35章 | 14. 瑪拿西 (極惡之君) | 1.        復拜偶像 2.        行邪交鬼 | 
| a. 惡君 | 33章上 | |||
| 33章下 | 15. 亞們 (品劣之王) | 1.        學效乃父 2.        越犯越大 | ||
| b. 善君 | 34-35章 | 16. 約西亞 (有為之君) | 1.        盡除偶像 2.        越犯越大 | |
| 六、 | 第六次 | 36章 | 17. 約哈斯 (無道之君) | 1.        作王三月 2.        被埃及廢 | 
| a. 惡君 | 36:1-4 | |||
| 36:5-8 | 18. 約雅敬 (無道之君) | 1.        行神憎事 2.        反耶利米 | ||
| 36:9-10 | 19. 約雅斤 (無道之君) | 1.        在位三月 2.        靠人棄神 | ||
| 36:11-16 | 20. 西底家 (無道之君) | 1.        硬心逆神 2.        反耶利米 | ||
| 37:17-21 | 尼布甲尼撒:國亡被擄 |  | ||
| B. 歸回 | 36:22-23 | 古列:詔諭歸回 | (劇 終) | |
  猶大國之興衰如波浪式的起伏,計有六次,一次甚於一次,自大衛所羅門之黃金時代起,一治一亂,一興一衰,至六次衰敗,如從山巔墮落深谷。在最後一次的循環,四惡昏君,無道無能,政治衰敗始自宗教失敗,社會道德倫常之腐敗達於頂點,比不信神之外邦尤甚,至終國破家亡,被擄被劫,猶大之結局,令人驚駭痛心。
  除卻上文的歷史引證外,作者在最後一章之末後數語中歸納猶大滅亡的三個原因:1. 西底家不服神的先知耶利米而生之惡行(三十六12-13);2. 百姓與首領污穢神殿之惡行(三十六14-16);3. 不守摩西律法安息年之規定(三十六21),可見神如何看重摩西的律法和祂的僕人眾先知的話。
  人的國道雖衰落,惟神的旨意永不改變,祂應許失敗後之勝利,藉著外邦君王詔告天下,使猶大人返歸故土,因一時之失敗而有最後的勝利。
應用
1.       請從大衛的生平,列舉你學到的五項(或以上)功課。
2.       請從所羅門的生平,列舉你學到的五項(或以上)功課。
3.       作者是以祭司的角色去編寫歷代志,提出聖殿在以色列史的重要性。「敬拜」在基督徒的生活中是否佔很重要的地位?好與壞的敬拜生活會帶來甚麼影響?
4.       在以色列史中,好的君王通常有甚麼的特質?壞的君王又有甚麼特徵呢?
5.       若你是被擄歸回重建以色列家鄉的一份子,你讀完歷代志後,你會選擇用甚麼的態度過現今的生活?對前路是否恢復信心呢?為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