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下十六1】「利玛利的儿子比加十七年,犹大王约坦的儿子亚哈斯登基。」
【王下十六1-2】比加王第十七年乃以王独力统治(十五27-31)之任期为准,亚哈斯的统治则约为主前七四四/三年起,当时他与亚撒利雅共同执政(十七1)。由主前七三五年起亚哈斯与约坦共同执政,于主前七三二年约坦死时开始独力统治378。
亚哈斯乃人名,同时出现于别处,在一个刻有「亚哈斯之臣仆 Ashna」的印上379。此名为约哈斯(十三1)之简写,亚述人将此名 Ya-u* -ha-zi mat Ya-u*-da-aia 记于约主前七三二年向亚述进贡之君王名单上(由基利家至迦萨之君王名单)380。
这里的年代颇为难解,可能可以视二十岁为他于主前七三五年开始与约坦共同执政时的年岁,如此当希西家出世时他大约为十四岁。
十六年的统治应当是由约坦死后开始计算(见十五30)。犹大君王之母的名字被省略是颇不寻常之事。不行正的事是对他的统治及他的品格之独特评语。可能这个恶评暗指他并未做出邪恶之王会做出来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来看,评语比他差的王只有玛拿西一位。──《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十六2】「他登基的时候年二十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不像他祖大卫行耶和华他 神眼中看为正的事,」
【王下十六3】「却效法以色列诸王所行的,又照着耶和华从以色列人面前赶出的外邦人所行可憎的事,使他的儿子经火,」
「使他的儿子经火」是还愿给摩押的神摩洛时所献的人祭(见利十八21; 王下廿三10; 耶卅二35),亦可能与拜巴力有关(参代下廿八2-3; 耶十九5)。亚哈斯可能是以异教的方法向耶和华献祭,但耶和华却不悦纳(参耶七31; 弥六7)。——《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十六3-4】这是第一件犹大王效法以色列王背道的个案(参十七17),影响远及后来的玛拿西(二十一6,二十三10)。他甚至使他的儿子经火(AV,希伯来文),解经家视此为献祭(NIV)或燔祭(RSV),是在面临战败噩运穷途末路时的狗急跳墙之举(三27),违背摩西律法要赎回长子的规定(利十八21;申十八10)。但献儿童为祭一事是直到后来才有证据可证明的,在此以前鲜有如此的记录,因此可以视此为与士师记十一31之许愿同样的解释。那可能是一个迦南风俗,用一个火的仪式将儿童献给摩洛或为之启蒙(见:王上十一7),与献儿童为祭不同,亚述也没有献儿童为祭之风俗381。山冈树下的邱坛现在被用来敬拜耶和华及其他地方性神祇,各青翠树下显示犹大国中不道德的仪式广为风行,正如在以色列中一样(见:王上十四23)。──《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十六4】「并在邱坛上、山冈上、各青翠树下献祭烧香。」
这是形容拜迦南神只的情况(见王上十四23注)。——《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十六5】「亚兰王利汛和以色列王利玛利的儿子比加上来攻打耶路撒冷,围困亚哈斯,却不能胜他。」
【叙利亚-以法莲之攻击(十六5-6)】约坦王早期所承受的压力(十五37)现在演变为直接的攻击,并无证据显示这是为了要逼使亚哈斯加入反亚述联盟。原计划是要废掉亚哈斯,立他比勒为王(赛七6),而非要扩展以色列境界382。结果亚兰王利汛和以色列王不能胜过约哈斯,或未能「使他开战」(NEB),也有可能是神的干预(MT 作「他们无法打仗」),意指亚哈斯及他的人手并未反抗,因此后来落入叙利亚手中(代下二十八5)。犹大伤亡惨重,亚哈斯仅得幸免(赛七3),接着便寻求帮助。利汛收回以拉他归与亚兰(MT、NIV)因为地理因素受到质疑,RSV 及 NEB 视亚兰('rm)为以东('dm,王上九26,二十二48)之误。然而,因为以东人后来才搬入城中(AV将此改成「叙利亚人」!),以致亚兰人短暂的占据成为可能。──《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十六6】「当时亚兰王利汛收回以拉他归与亚兰,将犹大人从以拉他赶出去。亚兰人(有作“以东人”的)就来到以拉他,住在那里,直到今日。」
「以拉他」见王下十四22注。这是亚哈斯的祖父亚撒利雅从以东人收回的领土,但现在亚兰军把犹大人赶走,以东人重占以拉他(本节末句之「亚兰人」应根据部分古卷及古译本作「以东人」。「亚兰」与「以东」于原文非常接近)。——《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十六7】「亚哈斯差遣使者去见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说:“我是你的仆人、你的儿子。现在亚兰王和以色列王攻击我,求你来救我脱离他们的手。”」
「仆人」代表顺服。
「儿子」代表倚靠。——《串珠圣经注释》
【向亚述求助(十六7-9)】亚述常藉信差传送信件以进行谈判。「我是你的仆人,你的儿子」的称呼清楚将亚哈斯置于求情的属国地位,显示他信靠的是亚述,而非耶和华,此乃违反以赛亚劝告(七10-16;参:出二十三22)。犹大自此开始附属于亚述,犹大居民在此首次被称为犹大人或犹太人(AV)。根据亚述藩属条约,属国在遭受到任何宗主国敌国之攻击时均可以得到宗主国之帮助。历代志作者补充:当时以东及非利士人攻犹大(代下二十八20-21),并视与亚述建交为「大大不忠于耶和华」,「在犹大广行恶事」。犹大为了这次的求助要付上极大的代价,圣殿及国库储备一扫而空(参十二18,十四14)才能凑足贡银以「贿赂」(NEB,s%o]had[)亚述(见1节)。
提革拉毗列色攻取大马色之事亦记载于他在主前七三三至七三二年之编年史中,在该处他指此城为「哈薛(Haza~ili)之家」。亚述在此时期常使用驱逐出境为手段以平静任何敌对势力(见十五29)。被掳至以拦的吉珥(赛二十二5-6)被视为是预言的应验(摩一5,九7)。Gray 认为 qi^r(「城」)是尼尼微,但此说并无根据。──《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十六8】「亚哈斯将耶和华殿里和王宫府库里所有的金银都送给亚述王为礼物。」
「礼物」原文作「贿赂」。——《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十六9】「亚述王应允了他,就上去攻打大马士革,将城攻取,杀了利汛,把居民掳到吉珥。」
【王下十六10】「亚哈斯王上大马士革去迎接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在大马士革看见一座坛,就照坛的规模样式作法画了图样,送到祭司乌利亚那里。」
「大马色」是亚兰的首都,此时已落在亚述王手中。——《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十六11】「祭司乌利亚照着亚哈斯王从大马士革送来的图样,在亚哈斯王没有从大马士革回来之先,建筑一座坛。」
【王下十六12】「王从大马士革回来看见坛,就近前来,在坛上献祭,」
【王下十六13】「烧燔祭、素祭,浇奠祭,将平安祭牲的血洒在坛上,」
【王下十六14】「又将耶和华面前的铜坛,从耶和华殿和新坛的中间搬到新坛的北边。」
亚哈斯以新造的坛代替铜坛,在其上献祭。铜坛本来放在圣殿的前面,亚哈斯将它移到新坛的北面。——《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十六15】「亚哈斯王吩咐祭司乌利亚说:“早晨的燔祭、晚上的素祭、王的燔祭素祭、国内众民的燔祭素祭奠祭,都要烧在大坛上;燔祭牲和平安祭牲的血也要洒在这坛上;只是铜坛我要用以求问耶和华。”」
「铜坛」乃是为求问(RSV)而设,这里并未带有贬低的评语。希伯来文 baqqe{r 意为「检验瑕疵」,犹太传统中将此经文解释为对献祭动物进行检验。然而,检验动物的内脏以求问吉凶乃申命记十八10-12所咒诅的恶行。有解经家视此祭坛为供王私人所用(「至于铜坛我想要如此」,JB)。──《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十六16】「祭司乌利亚就照着亚哈斯王所吩咐的行了。」
【王下十六17】「亚哈斯王打掉盆座四面镶着的心子,把盆从座上挪下来,又将铜海从驮海的铜牛上搬下来,放在铺石地。」
「心子」见王上七28注。亚哈斯移动盆和铜海,可能是为了把盆座和铜牛的金属拿去进贡亚述王。——《串珠圣经注释》
亚哈斯需要珍贵金属以补足国库耗竭之问题,也可能是要为下年度的贡银预作准备,因此他打掉那十个可移动之盆座(王上七27-33)的心子(「镶板」;「边缘」,NASB,新译:「框架」,RSV),用石座来取代大铜「海」原来的铜座(参:王上七23-25)。这都是为要取得原本只能供作敬拜荣耀神而用的金属。──《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十六18】「又因亚述王的缘故,将耶和华殿为安息日所盖的廊子和王从外入殿的廊子挪移,围绕耶和华的殿。」
「为安息日所盖的廊子」原文作「安息日的蓬盖」,可能安放于王在安息日进入圣殿通道(参结四六1-2);希腊文译本则作「宝座的基台」。亚哈斯连自己进出圣殿的私人通道也要迁移,他受亚述王的支配由此可见一斑。——《串珠圣经注释》
其他建筑的改变很难解释。「结构」(NEB)「座的覆盖/根基」(LXX;希伯来文 mu^sak)可能是指「为安息日而设立的」「有遮盖的路」(RSV 按照传统犹太解经;参:NIV的安息日篷)。有些解经家认为这可能是指祭司用的有盖廊子。王专用由王宫通向建筑物外面(h @ h]i^s]o^na^)的通道显然也被改动(MT he{se{b;RSV 改为「拆除」,he{si^r)。这些变动的原因均是「因亚述王的缘故」(MT),可能「因为」(RSV)建立一个异族王的雕像的缘故。大部分的解经家视此变动是为了顺服(NIV)亚述王而作,但这并不是惟一可能的解释。──《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十六19】「 亚哈斯其余所行的事,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
【王下十六20】「亚哈斯与他列祖同睡,葬在大卫城他列祖的坟地里。他儿子希西家接续他作王。」
【犹大的亚哈斯(十六1-20)】
一、王朝总评(十六1-4)
二、叙利亚-以法莲之攻击(十六5-6)
三、向亚述求助(十六7-9)
四、亚哈斯革新圣殿(十六10-18)
五、亚哈斯王朝结束公式(十六19-20)
──《丁道尔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