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哈作以色列王 16章29节至22章

亚哈作以色列王 16章29节至22章

上一篇   下一篇

 

十六29-34 引言
这几节经文似是对亚哈作王的标准概述,但却没有公式结语。事实上,结语是延至二十二章39至40节才出现。在引言与结语之间,不寻常地有许多发生在亚哈在位期间之故事的详述。这些故事中,有些是关乎以利亚(17>十七至19>十九,21>二十一章),而有些则关乎亚哈与便哈达之间的争战,和其他先知的话(20>二十,22>二十二章)。
这里的概述可说是以下详尽之记述的引言。这引言告诉我们,亚哈比暗利更坏,因为他带领以色列人拜偶像,以致灵程走下坡;相比之下,耶罗波安的罪只是轻微的罪。他敬拜巴力,是由于他娶了推罗王希兰的继位人谒巴力的女儿耶洗别。这暗示文中所谈及的神是推罗城的保卫神巴力迈勒加 (Baal-Melqart) 。亚哈在新的首都建巴力神庙,暗示他意图使巴力敬拜成为以色列的国教,而他把耶和华的先知灭绝一事,更证实他有这意图(参下文)。他设立亚舍拉像时,也引进了亚舍拉的先知和巴力先知(18:19>十八19)。
作者提到亚哈重建耶利哥,不但要告诉我们,约书亚在多个世纪以前所说的预言已得着成就( 书6:26>书六26)。这里可能是指希伊勒的两个儿子,在重建工程的开始和结束时,都分别当祭物被献上了。若是这样,本段就更强调以色列在亚哈作王期间,已沾上很多敬拜偶像的习惯。


十七1-24 以利亚逃亡

亚哈作王期间那些令人讨厌的行径,受到先知的挑战。以利亚这位在亚哈事迹中最突显的人物,忽然闯进了故事中。作者没有说他是一位先知,或耶和华的话临到他,我们却发现他把一个不吉利的消息告诉亚哈。从这信息的特征,我们看出以利亚是一个言行皆有神性权威的人。以利亚的话以起誓来开始和强化,而这样也显出他的身分:他是耶和华以色列的神的仆人。这句话也指出面前的问题是甚么。跟亚哈所相信的相反,‘以色列的神’是耶和华,而不是巴力。雨不降下来,不单是一个从神而来的惩罚,也是彰显耶和华之能力和巴力之无能的第一个行动。
以利亚逃往一条人迹罕至的小溪,暗示他正面临危险,但到了十八章4节,我们才知道那危险是甚么:耶洗别正有计划地除灭耶和华的先知。以利亚藏身的地方位于以色列境内,约但河东之地(以利亚大概对此地很熟悉,因为他是从基列来的;1节)。第4节下可读作:‘……我已吩咐阿拉伯人在那里供养你’。这就跟本章后来描述一位腓尼基妇人照顾以利亚的情况一致。然而,‘乌鸦’极可能是正确的意思,因为这是整个故事(17>十七至18>十八章)的主题──神掌管着自然界的每一方面。
当以利亚藏身的溪水干涸了,神就给他进一步的指示,差遣他离开以色列境,往腓尼基人的城撒勒法去。讽刺的是,以利亚正逃避一个促进腓尼基神之敬拜的人,却往腓尼基去避难!他所遇见的寡妇很乐意给他水喝,但当他要求一点食物时,那妇人就不得不承认她极其贫困,并且几乎要饿死。她似乎也认出以利亚是一个以色列神的先知。(在以利亚时代,耶和华的先知在外表上是否有一些独特之处呢?参下文20:41>二十41和 王下2:23-25>王下二23-25的注释。)以利亚向她保证,她必可以供养他,因为神应许她那一点面和油可以维持至旱灾过去。(这样,我们知道以利亚所宣告的旱灾,已从以色列伸延至腓尼基。)妇人相信他,并照他的话去做(也许因为她看出这位陌生人是一个先知),而以利亚的话也成真了。
后来,那寡妇的儿子病了,几乎要死;虽然经文没有清楚显示他是否真的死了。寡妇第一个反应是以为‘神人’以利亚的到来,引致神为她的罪惩罚她(18节)。人往往徦设受苦与犯罪是相关的。约伯的朋友分析说,他必定曾犯罪,才会带来痛苦( 伯8:4>伯八4, 伯11:6>十一6等),而耶稣的门从也跳往一个结论说,一个人眼瞎是由于他的罪( 约9:1-3>约九1-3)。现今受苦的人也会问:‘我作了甚么事,要受这样的苦?’,所表达的跟妇人在18节所说的话,是相同的概念。我们要记得,约伯记推翻了约伯之友人的想法;耶稣也否定了门徒的推论;而在这故事中的寡妇,也是误解了事情的肇因。圣经并没有假设罪与受苦(或义与祝福),必然是由于因果关系,相反地,圣经容许有无辜受苦(从人的角度看,同时是不能解释的)的情况出现。以利亚显然不知道这悲剧为何会发生。他在第20节的祷告表明他是不知所措和愤怒的。其后他为孩子得以存活和康复而祷告。他为何伏在孩子身上,原因并不清楚;也许他只是以自己的身体使孩子得暖和,以致他能存活。但孩子得以康复,是神的作为,是神回应了以利亚的祷告(22节)。
第24节
在第24节中,寡妇的惊叹包含一个绝妙的讽刺:一个腓尼基妇人也知道以利亚所说的话是出于耶和华,但那敬拜腓尼基诸神的以色列君王,却拒绝不看这事实。耶稣说,先知在家乡是不被人接受的,祂曾引述以利亚在撒勒法的故事来支持祂的论点──这使祂的听众感到十分困恼( 路4:24-30>路四24-30)。


十八1-19 以利亚返回以色列

在旱灾的第三年,神指示以利亚返回撒玛利亚,再去见亚哈。然而,他首先遇见亚哈宫里的家宰俄巴底。这人自幼敬畏耶和华(12节),并且仍然向神尽忠。他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在耶洗别展开除灭耶和华先知的行动时,把100位忠心的先知藏起来,并供养他们,这可确证他对主的忠诚。他是一个敢于挑战的人物,他在全国都悖逆神的时候,默默地活出他的信心来。但他也是一个富有人性的人物,他恐怕以利亚会再次失W海荒芤兰s会见亚哈,使他招来杀身之祸。以利亚再次以起誓来加强他的话(15节),他向俄巴底保证必于即日会见亚哈。
亚哈与以利亚会面,并互相侮辱指责。亚哈离弃耶和华转向‘巴力’(原文是复数,泛指多个外邦神只的敬拜),使以色列的君王变成‘使以色列遭灾’的人。以利亚发出挑战,要求与外邦的先知在迦密山相见。这些先知是‘耶洗别所供养事奉’的,显示她就是在背后推动提倡新国教的人。

十八20-46 以利亚在迦密山
迦密山不是一个独立的山,而是连绵的山脉,从阿卡湾 (Bay of Acre) 沿岸南面的方向向内陆伸延约12哩(20千米)。我们不能知道以利亚在哪里举行聚集。我们唯一得着的提示是那地离地中海的观景点不远(42-44节)。有些证据显示,迦密山是敬拜巴力的传统地点,这样以利亚就是让巴力先知有在本地作战的优势。
在迦密山聚集的不单是外邦的先知,还有从以色列各地而来的人(21节;比较19节)。以利亚没有责备以色列民彻底背叛神,却指他们心持两意。这暗示他们是同时敬拜巴力和耶和华,以确保从二者得到最大的好处!巴力主要是一位掌管天气的神,因而是负责他们种植的收成;另一方面,他们可能普遍以为神是来自西乃沙漠地区的神只(比较 哈3:3-7>哈三3-7)。又或许像第二十章的亚兰人一样,他们以为耶和华‘是山神,而不是平原的神’(20:28>二十28)。无论如何,以色列民会认为关乎耕种的事,是耶和华力所不及的,所以同时敬拜巴力这位公认是耕作之事的专家,也无不可。以利亚扫除这种把宗教混合的想法。众民必须作一个抉择:事奉耶和华或事奉巴力。
‘心持两意’这动词也有‘跛行’的意思。(这动词也用于26节,描述巴力先知的踊跳。)这个双重意义的用语显出一个重点。以利亚要告诉众民,他们要得着两个世界里的好处,实际上却使他们受损。
按俄巴底先前的话来看(13节),以利亚自称是唯一余生的耶和华先知,叫人感到惊奇。我们稍后讨论十九章时,会再研究他这个声称。跟着他指示人去准备燔祭──但不可点火,那真正的神会以祂自己的火去焚烧祭物。众民(先前一言不答的:21节)判定以利亚所提出的比试是公平的(24节)。
巴力的众先知先开始仪式。以利亚让他们得着一日中最好的时间,‘从早晨(26节)……直到献晚祭的时候(29节)’。在正午时分,以利亚用一些冷嘲热讽的话,打破那沉闷的气氛;他称巴力为神,却又同时以一些人性的原因去解释他为何没有反应。以利亚用‘走到一边’这字词,可能是指巴力小解。巴力先知的跳舞在下午变得更狂热,但29节末的3个否定句,强调一切都是徒然的(‘没有声音,没有应允的,也没有理会的’)。
以利亚由零开始,他用第二只公牛准备祭物。以利亚取了12块石头,用以象征原本合一的以色列,然后修筑一个残破的‘耶和华的坛’──在正常情况下,列王纪作者必定谴责这种邱坛。但这里的情况是不寻常的,因为耶和华之敬拜在以色列能否延续,甚至以色列本身能否生存,也成疑问。问题已不再是要在哪里敬拜耶和华,而是以色列人会否继续敬拜耶和华──以色列会否仍是以色列。
以利亚要确保众人看见他处于极不利的境地,他用水淋在祭物和柴枝上,水就流进祭坛四周的沟里。经过3年的旱灾,把4桶水倒在燔祭上,能双倍地显出他的信心。以利亚相信神会下雨,也会降火。
他的祷告(36-37节)进一步显出他在这非常时刻中,对以色列历史有极大的信心──他称耶和华为以色列列祖的神,叫人想起这段历史的起头。这祷告也显出以利亚看为重要的事:在他祈求神让人知道他是耶和华的仆人之前和之后,他都祈求人能认识以色列的真神。
神的回应是戏剧性,并且是完全的。那假设是天空和气候之主宰的巴力所不能做到的,耶和华做到了,祂在旱天里造出闪电来。众民最后在耶和华和巴力之间作出了选择(正如以利亚在第21节催促他们所作的)。他们在第39节所说的话,不单是承认耶和华是以色列中有能力的神。在希伯来文中,‘耶和华是神’带有耶和华是独一的神之意;他们是宣称耶和华为独一无二的神。巴力的众先知暴露了他们信仰的虚假,众民便在以利亚的命令下杀了他们。
作者在此叙述了这场屠杀而不加评语,但后来以利亚因一连串出于狂热的思想而受责备(参19:1-18>十九1-18的注释),而他彻底地杀尽巴力的先知,可能也应视为源于他这种狂热的倾向。亚哈自第20节便没有出现,到第41节再提到他的名字。他在本章中成了一个不重要的角色,而焦点却在众民身上。他在这里,正如在第20节一样,听从以利亚的命令──以利亚已成为众民的真正领袖。不幸的是,亚哈在耶洗别面前仍表现得软弱,耶洗别要杀害以利亚的时候,他并没有阻止她。
以利亚求雨的祷告(42-46节)中,有一些叫人存疑的地方,但那事件的意义却是清晰的。风、云、雨,都在耶和华的掌握之中,因为祂是创造宇宙的神,他有能力控制他所造的每一件事。这事件也再次显出以利亚是神的代表,因这事正应验了以利亚在十七章1节的话,即他若不祷告,就不会下雨。


十九1-18 以利亚在何烈山

我们在这里看见以利亚性格较人性化的一面──脆弱和有瑕疵。他为逃避耶洗别,便逃到别是巴南面的旷野去,那不只在以色列国境之外,更是超越犹大南面的边界。在极度低沉和沮丧之下,他在那里求死。经文没有显示他计划要走往更远的地方去。其后的路程是由于一位‘天使’(或只是一位使者)给他提供帮助。那旅程的终点是何烈山,神曾在那里差遣摩西( 出3>出三),并且后来在烟、火、雷电中显现,给以色列人颁赐十诫( 出19>出十九至 出20>二十)。
在迦密山上,我们看见以利亚这位伟大的属灵领袖,以他的信心和忠诚,拯救了以色列人。在何烈山上,我们却是见他软弱、犯错,并且需要神的责备。神一开始所发出的问题显示,虽然神的使者曾使以利亚有力走路,但以利亚也不应到这里来。以利亚的回答把那发生在迦密山上之事的价值全然贬低了。他忽视了神对抗巴力时的胜利,如像这事没有成就甚么一样。他暗示他解散群众时,他们是完全没有信心的。他轻视忠心的俄巴底,不理会可能有许多人像他一样。也许他认为俄巴底在王宫中的职位,正显示他的软弱和妥协。他再一次声称自己是唯一生还的耶和华先知(比较18:22>十八22),不承认俄巴底藏在洞里那几百位先知。大抵由于他们没有勇敢地站立起来,所以被搁置一旁,不被看为先知,以利亚现在(讽刺地)住在自己的洞穴里,很容易忽视自己也曾藏躲3年,也曾在这次出走里彰显自己的软弱。
以利亚站在洞口的时候,神的回应就是‘经过’。烈风、地震和火陆续出现,但经文说神并不在其中。跟着,一个颇不相同的现象出现了。‘微小的声音’一词并未能完全译出这个难解的希伯来片语的神韵,更好的翻译是‘简短的静默之声’。虽然经文没有明显地说出,但它暗示神最后是在暴风雨过后的静默中经过。
这些事件生动地显示,神并非常常以可见和充满戏剧性的方法去作事。祂可以选择静静地出现。以利亚对当下处境的分析受到挑战,显示神可以用祂仆人也不能看透的方法去作事。
然而,当神再次重复祂开始时的问题,以利亚的回答却跟先前一样。神并没有复述祂的教训,却指示以利亚去膏立3个人,他们会以不同的方法来继续那炼净以色列人的工作。这指示结束时,神说祂在以色列中有7,000个忠心的跟随者(18节)!这静默的教训藉着这结束的责备,说出了神心中要说的话。以利亚忘掉了所有人的信心,只知道自己的信心,他并且不了解神作事的方法。这种态度今日在神子民中,往往会导致一种傲慢,甚至狂热的行径。
学者常认为以利亚患了忧郁症。忧郁或沮丧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原因(从愤怒受压抑至缺乏维生素),我们不应假设我们沮丧时,问题就跟以利亚一样,或他的问题跟我们一样。在他的情况中,沮丧和失望似乎是源于他从歪曲的角度去看事情。他低估了自己的成就,也看轻了别人的贡献。解决的方法,最少有一部分,是在于让他从神的角度去窥看事物。我们若希望在基督徒生命中不会感到失意或气馁,也需要这样去窥看事物。

十九19-21 以利沙的呼召
虽然以利亚没有真的膏立以利沙,但这事件也实现了第15至16节的第三个指示。以利沙明白以利亚赐他外袍,表示要呼召他作门徒,他因而要求给他时间与家人道别。以利亚那简单的回覆显得含糊,但似是答应他的要求。以利沙为整个家族举行那盛大的饯别宴,必定要花一些时间去准备和吃喝。在路加福音九章29至62节中,耶稣给门徒的呼召在某些方面是本段经文的回响,但却更为急迫。
二十1-21 撒玛利亚遭围困和得拯救
本章让我们看见亚哈两个强烈对比的形象。起初我们看见他是一个勇敢的领袖,听从神先知的话,并赢得胜利。但在本章末了,他内心那种不顺服又再次浮现出来。
北方的亚兰国再次进入故事中,并且仍在一位名叫便哈达的王统治下(像在15:18-20>十五18-20一样)。这个大概是便哈达二世,即先前之便哈达王的儿子和继任人。在围攻撒玛利亚的时候,便哈达不断增加他向亚哈索取的东西,直至亚哈听取城中长老的意见,拒绝了他的要求。便哈达跟着便作出毁灭撒玛利亚的威胁,他说他要彻底毁灭撒玛利亚,以致撒玛利亚的尘土不足以让跟从便哈达的人一人捧一把。亚哈警告他不要把未孵化的小鸡也数算在内(11节)。我们不知道亚哈的话是反映他真正的信心(他已得到13-14节那先知的确证吗?),还是他在装胸作势。
一位不具名的先知向亚哈宣布必胜的预言,并具体地指示他派谁去率领军队。神会赐亚哈胜利,以致他‘知道我是耶和华’(13节)。亚哈听从神的话,亚兰人就被击退,而这次攻城也结束了。然而,圣经没有说亚哈曾承认神在拯救撒玛利亚中的角色。


二十22-34 在亚弗的胜利

那不具名的先知再次指示王,警告他便哈达会再来。这个警告成真,因为亚兰人已整顿他们的军队。当战线划在亚弗时,以色列军队的数目跟亚兰军就相形见绌了(27节)。然而,亚兰人严重地估计错误。虽然他们没有怀疑以色列的神确实存在,但他们却以为祂是‘山神,不是平原的神’,所以祂在平原的争战上帮不了忙。先知宣告亚兰人的失败;他们会发现以色列的神并不受限制,而亚哈也‘就知道我是耶和华’(28节;重复了13节的句子)。
便哈达的军队彻底地溃败,以致他要投降,并求亚哈仁慈地对待他。毕竟他父亲曾与巴沙结盟(在犹大王亚撒游说他结束盟约之前;15:19>十五19),而他也曾与暗利订立一个贸易协定(20:34>二十34)。便哈达用国际性的外交语言,称自己为亚哈的藩属(‘仆人’),但亚哈马上称便哈达为他的‘兄弟’(32节),好像他们已是盟友,而不是敌人。亚哈这样迅速地答应与便哈达结盟(34节),表示他认为这样最能保证以色列未来的安全。这是第二次,亚哈没有承认神是以色列的保护者。

二十35-43 亚哈受责备
在随后奇怪的故事中,亚哈那抗拒神旨意的态度就显露出来了。这里也有一位不具名的先知,但大概跟13至18节那位先知不同。
为了向亚哈传达他的信息,这位先知必须受伤。那拒绝打伤他的人被狮子咬死了,而他的死也有先知作出了预言;他是因不顺从而受惩罚的(36节)。这奇怪和叫人吃惊的事件,叫人想起第十三章的故事来。那里有另一个不听命的先知被狮子咬死了。我们再一次看见神的话必须严格地遵从,并且祂的话必须要成就。然而,这事件指向往事,也指向未来,它预示先知要揭露亚哈的不顺从,也预示那要宣告的判决。
那先知被一个较体贴他意思的人打伤后,便假装一个从亚弗的战场归来的人。他告诉亚哈,他让一个亚兰囚犯逃走了,而王则指他要按既定的刑罚来执行。我们不知道他在第41节中把布带除掉表示甚么。是否让亚哈认出一个他已认识的先知呢?(他肯定不是13-28节的那位先知,因为亚哈只看出他是‘一个先知’,而不是那个先知。)还是他显露了当时先知所独有的记号呢?(参 王下2:23-25>王下二23-25)
先知揭露亚哈之罪的手法,跟拿单揭露大卫的罪( 撒下12>撒下十二)的方法相似。在两个情况下,王所犯的罪,正是他们用来指责别人的。亚哈应把便哈达杀掉,而不是释放。然而,亚哈并没有认罪悔过,却是显得愤怒厌恶(新国际译本)。


二十一1-16 拿伯的葡萄园

着名的拿伯葡萄园事件发生在耶斯列,那是亚哈和耶洗别的行宫(1节;参18:45-46>十八45-46)。亚哈购买这葡萄园的条件很合理,但拿伯也有足够理由去拒绝。除了葡萄园表示一个人在时间和心力上的投资外,卖出产业也是违反旧约律法的。在以色列的社会里,一个家庭跟它们所得的地是不可分开的( 利25:25-28>利二十五25-28; 民27:1-11>民二十七1-11, 民36:7>三十六7)。这情况解释了拿伯在第3节坚决拒绝的原因。
亚哈因此而闷闷不乐,但也接受这现实。但耶洗别却不然,她不明白以色列的王为何不能按他的心意去行(7节)。我们在这里看见两种关乎君王的不同观念之冲突。一个以色列的王,像他任何一个臣民一样,受着耶和华律法的约束( 申17:18-20>申十七18-20),但对耶洗别这位腓尼基王的女儿而言,因一个臣民要遵守那古老的律法,而令她的丈夫不能得偿所愿,简直是无稽之谈。然而,她并没有公然嘲笑以色列人传统的宗教价值观。她却施行诡计,使拿伯蒙冤而被处决,让亚哈得以没收他的葡萄园。拿伯受到捏造的指控,指他违反出埃及记二十二章28节的命令,但事实上,这条禁止人贪图邻舍的财产、不可谋杀、偷盗、作假见证的命令,正是亚哈和耶洗别在这贪婪的事件上所违反的( 出20:13>出二十13、 出20:15-17>15-17)。

二十一17-29 以利亚预言王朝的没落
以利亚再次进入故事中,他蒙神差遣去预言亚哈家要面对的灾难。虽然设计使拿伯受冤而死的人是耶洗别,但亚哈在这事上也默从了她。当耶洗别答应给他把葡萄园取来时,他并没有问她要怎样做,而他也乐于退居幕后,直至拿伯死了。现在先知指他‘杀了人,又得他的产业’(19节)。这是以利亚说这预言的动因,但那只是亚哈最近期的罪。他也曾‘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22节),那无疑是指他‘信从偶像’(26节)而言。
这预言跟亚希雅向耶罗波安所说的,和耶户向巴沙所说的相仿,而他们甚至使用相同的句子(比较21节与 14:10>十四10;22节与 16:3>十六3;24节与 14:11>十四11和 16:4>十六4)。然而,耶洗别的角色也不可忽略,她也同样受到谴责(23、25节)。
奇怪的是,亚哈这位以色列迄今最罪大恶极的君王( 16:30>十六30),却显出最深切的悔悟来(27节)。有鉴于此,神告诉以利亚祂不降亡国的祸在亚哈身上,而会等到他儿子作王的时候。这王朝会多幸存一个世代。


二十二1-28 米该雅,亚兰之战

在亚哈与便哈达结盟第三年,双方又再对敌。这次似乎是亚哈采取主动的,而原因是他想夺回那位于约但河东山区的基列拉末。
首先他与犹大国王约沙法组织联盟(4节)。约沙法坚持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先求问耶和华;亚哈便召集了400位先知,他们异口同声地指出,这次战役将会得胜。约沙法显然怀疑那些只是亚哈的‘应声虫’,于是尖锐地问他:亚哈宫中是否没有‘耶和华的先知’?
亚哈承认还有一位先知他并没召来,因为那先知常说亚哈不爱听的话。虔诚的约沙法谴责亚哈的态度,而米该雅则被召来。这故事有许多出人意外的转折。当王的使者催促米该雅与其他先知达成共识,米该雅说他只会说神吩咐的话(13-14节)。奇怪的是,他的话真的与其他先知一致,因而其他先知所说的似乎一直都是正确的(15节)。更奇怪的是,亚哈跟着却命令他要说实话。他知道米该雅所说的吉语不像是真实的(8节)。我们再返回第十三章的难题中──我们怎样去分辨预言的真伪呢?但这次,故事有一个讽刺性的急转,因为亚哈这个一直抗拒耶和华的话的君王,却很快就看出那是一个谎话,并要求米该雅说出真实的预言。结果是亚哈走进了一个圈套中:他若以米该雅的话为谎言而把它驳回,他也必须同时驳回其余400位先知那鼓励性的话!
米该雅于是以一个意象来作回应,而其中明显指出亚哈会死在战场上(17节)。亚哈若拒绝先前的预言,他就必须接受这个预言!但另一件出人意表的事随着而来,因为米该雅继续述说他站在耶和华会中的经历──这经历在别处是用以把真先知从假先知中分别出来( 耶23:17-18>耶二十三17-18)。他透露说,其余400位先知(‘众先知’,即亚哈的先知,而非耶和华的先知)的话是从一个谎言的灵而来的,这灵奉神差遣去引诱亚哈,使他战死!米该雅的话证实了那个结论──吉利的预言是一个谎言──这个结论是亚哈强迫他说的。
西底家(400先知的发言人,11节)的干预包含一个含糊的问题(24节)。这大概是一句讽刺的话,目的在于否定米该雅从神得着真实的话,米该雅的回答是,西底家藏躲起来,保存性命的时候,他就会发现真相。但西底家否认米该雅的话的可靠性时,又打开了那争议性的问题:拥有真理?是米该雅、西底家,还是其余的先知呢?亚哈要面对一个抉择:相信他所憎恨的先知,还是相信他早前(间接地)分辨为说谎的先知呢?
他按着个人对米该雅的憎恶,和隐藏着对神话语的敌挡而行。可是,他也正是按着那预言他必遭‘祸’(23节)的话而行。
这奇怪的故事引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可否知道一个预言是真还是假呢?对于这个难题,我们没有一个轻易的答案。申命记十八章22节的衡量标准,只可应用于回顾过去的事;另一个在申命记十三章1至3节的衡量标准,则把重点放在先知是带领人事奉真神,还是引诱人离开真神,而不是在于他的话应验与否上。

二十二29-40 亚哈之死
亚哈出去争战,并决意改装上阵来逃过死亡。但他并不能逃避预言中的结局,一枝随便射来的箭也找着他的甲缝,使他受重伤。纵然他意图要抗拒米该雅的话,结果却应验了那些话,因为耶和华的先知所宣告的,是掌握在耶和华手中。以利亚较早期的话也得到应验,因为狗来到撒玛利亚外,餂亚哈的血,正如昔日有狗在耶斯列外餂拿伯的血(21:19>二十一19,22:38>二十二38)。
公式化的结语暗示亚哈在位年间,以色列处于盛世。他也曾大兴土木,这是得到考古学所证实的。

王上二十二41至王下八29 亚哈众子在位期间

二十二41-50 犹大的约沙法
约沙法在犹大作王的概述,好像一个插段,加插在这几章以以色列为主的故事中。一个标准的开场白后(41-42节),作者称赞约沙法,因他继续以亚撒虔敬的方式行事(43节上),并且完成他的改革(46节),虽然作者也指出他仍继续容忍邱坛的存在而不把它们废掉。作者随即提到他与亚哈结盟(44节),暗示这也被看为他的失败。犹大与以色列缠结着的关系,确实在其后统治里产生严重的后果。在红海地区的风云崛起是所罗门在位时的特色,约沙法欲重振这事业而失败,可见犹大已从所罗门的黄金时代衰弱下来。
二十二51-53 亚哈谢作以色列王
作者怎样描述亚哈,也怎样描述他的儿子亚哈谢:介绝这位新王的统治是用一个标准的撮述而没有公式化的结语。那公式化的结语延至一个关乎以利亚的故事之后( 王下1>王下一)。因此,亚哈谢在位的记载,就好像亚哈记载的缩影,反映他的统治也跟其父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