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第十三讲

上一篇   下一篇

                                          嗜殺的亞比米勒(一)

士師記九章一到二節說的“耶路巴力”就是基甸,當他死後,他其中一個兒子亞比米勒要利用自己與示劍人的血緣關係,求取政治上的利益。示劍位於巴勒斯坦的中心地帶,是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之間的肥沃山谷,水源充足,農作物豐富,聯接著沿岸平原和約但河河谷,所以是主要的交通通道,很多商旅都要從示劍經過。

亞比米勒的母親是示劍人,她是基甸的妾侍,相傳阿拉伯人古時候的風俗,妾侍是要跟自己族人同住的,而丈夫只偶而帶禮物來訪,是”夫訪式婚姻,所生的孩子也屬於妾侍的家族。因為亞比米勒是基甸妾侍所生的兒子,所以他跟母親的家族關係比較密切,當基甸死後,亞比米勒就找母親的族人支持他奪取統治權。經文中所說的眾人,可能是指示劍城的貴胃和市政人員,亞比米勒暗示所有基甸的兒子都有作王的的野心,其實是他自己有自私企圖,可能一直以來他在基甸眾子中受岐視,促使他要謀奪統治權。

三到六節說示劍人之所以願意接受亞比米勒統治,也許是他們一直渴望有個王,而亞比米勒是偉大的基甸的兒子,又是他們骨肉之親。在古代,廟宇通常是財富的中心,其中收集了敬拜者的感恩、起誓、受罰等款項,人民的公共基金也常放在其中以保安全,負責人可以從銀庫支付公共開支或取銀應付緊急需要。示劍人給亞比米勒的七十舍客勒銀子(八百克銀子)代表了他們對亞比米勒的支持。亞比米勒就用這些銀子雇了些匪徒,把他的兄弟們都殺在一塊磐石上,只有最年幼的弟弟約坦逃脫。這裏說的磐石可能一處獻祭用的石祭壇,兄弟們都殺在一塊磐石上,可見他們是被處死的,也許亞比米勒以自己兄弟的血當作自己自立為王的人祭,這實在是非常殘忍的做法,亞比米勒除去了他的家族手足後,就開始了一個新時代。第六節是說到一個重要的立王儀式,米羅人可能是指一個大型神殿的衛士、祭司和其他人員,而”橡樹旁的柱子」是迦南神廟中常有的聖物,亞比米勒的加冕典禮就在這樹旁的柱子那裏舉行。亞比米勒雖然被立為王,但他的王國很小,只有示劍、米羅家、亞魯瑪和提被奮斯這些地方。

七到二十節這段經文的核心是個寓言,其中提到的橄欖樹、無花果樹和葡萄樹,都是巴勒斯坦主要的農作果樹,是人民所熟悉的。經文說約但站在“基利心山頂上”,這不一定是說他真正站在基利心山的山頂,也許只是要表明他站的位置比較高,為要跟示劍人保持一定距離,因為當他居高臨下吩咐示劍人去反省時,若眾人去捉拿他,他也有足夠空間逃跑。

這個寓言說橄欖樹在示劍一帶生長的很茂盛,橄欖油可用作潤膚、膏立祭司或君王、用來燃點照明和煮炸食物,它斷不肯離開它重要的崗位去作君王。無花果樹是巴勒斯重要的食品,它也認識自己價值和用處,所以不想離開自己的本分去作王,葡萄樹出產的葡萄主要是用來釀酒,酒能用作祭祀和給人飲用,它也不想放棄自己重要的崗位去作王。橄欖樹、無花果樹和葡萄樹都一致推辭,而當邀請荊棘樹時,荊棘不單不推辭,還開出條件,荊棘這種植物本身是宛延在地上的支枝條,沒什麼葉子也無樹蔭,但它卻說要人在它的蔭下。在夏天,因為天氣很乾旱燥熱,荊棘很容易熱到燃燒的溫度,當它被燒著時,也會連累到其他的樹,約坦用這寓言來指出亞比米勒既無神的靈恩感召,也沒有怍王應有的責任感,只有個人的野心,這樣的王既不能給一般百姓提供蔭庇,更不能保護社會上受壓迫的人。

二一節到二二節說約坦向示劍人宣講寓言斥責亞比米勒的不是後,因為怕被追殺,就逃到比珥,比珥可能就是在耶路撒冷北面約三十公里的比彔城,因此城在南方故不在亞比米勒的勢力範圍內,所以約坦逃至此就不怕亞比米勒的追殺。

神容忍亞比米勒管理以色列人三年,但神是公議的,三年後亞比米勒就要面對來自於神的審判,及自食惡果敗落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