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弗他(二)
十一章二十九到三十三節經文記載的重點突然從對亞捫人的戰爭轉移到耶弗他許願的事上。首先耶弗他在神的靈感動下,去各地招兵買馬。在十章十七節不是說以色列人已經聚集在戰場上嗎?為甚麼耶弗他還要各處去招兵買馬?這是因為當時以色列人雖然已集結了人在米斯巴,但所聚集的人不足夠應付亞捫人的挑戰,所以耶弗他需要去招聚增援的軍隊。就在這個時候,耶弗他向神許願,這行動實在令人費解,因為當時他已經被神的靈感動,那已是戰爭必勝的保證,為甚麼還要許願呢?有解經家認為,可能是他招募軍隊並不理想,影響了他交戰的信心,所以就向神許願,而他許這願並不是輕率的,他很認真的跟神說,若能平平安安的得勝回去,要把第一個出來迎接他的人獻為燔祭,要知道燔祭是一種完全燒掉獻上給神的祭,而以色列的律例中,燔祭用的祭牲多是羊、牛和鳥等動物,以人來獻祭不是以色列人的規矩,而且神也不喜悅把人傷害來獻祭,而耶弗他竟許願,要把人拿來獻祭,可見是受到當時外邦風俗的影響,當時外邦的風俗裏,有些神只是拿人來作祭牲的,例亞捫人崇拜他們的神只摩洛,就是以人來作犧牲的。耶弗他許願之後,就跟亞捫人開始了戰爭,結果是以色列人大獲全勝,經文說他們攻取了二十座城,這些城都是在亞捫的境內。耶弗他得勝回歸,十一章三十四到三十五節記載當時耶弗他抵達家門,不料是他的獨生女兒出來,這是他獨生女兒,此外無兒無女,如果把這女兒獻為燔祭,他的家族便會絕後,但向神許願是神聖嚴謹的,必要執行,所以他撕裂了衣服,這是古代近東地方的風俗,一種表示極度哀傷的行動。而耶弗他的女兒有何反應?三十六到四十節記載耶弗他的女兒服從了父親所許的願,但卻要求兩個月的時間,好與同伴在山上避靜,哀哭自己終身為處女。當時的社會觀念,認為已婚的女子才算完全,耶弗他的女兒知道自己仍是處女就要結束生命,這種悲哀父親都不能真正瞭解體會的,唯有她的同性同伴中才能真正瞭解和同情,所以她要求與同伴到山上去哀哭。究竟耶弗他最後有沒有把女兒獻為燔祭呢?有學者認為,他沒有把女兒獻為祭,只把她關在一個屋子裏,直到死,因為聖經不只一次而是在三強調她終身為處女,卻沒有說到她“死”,所以推論耶弗他的女兒只是終身不嫁,也許是被奉獻在聖所中作侍奉神的工作。但也有學者不同意這看法,他們認為耶弗他的確是把女兒獻為燔祭,因為聖經清楚的說“父親就照所許的願向她行了”,所以耶弗他的女兒是真的作為祭牲而死。無論怎麼樣,這個女孩是被後世紀念的,她雖然沒有後裔,但基列地的以色列人每年為她哀哭紀念她,這已成了當地的習俗。
耶弗他的故事中有多人物出現,但只有耶弗他有各人名子,這樣的記載安排,是要向我們說明耶弗他是故事的中心,但整個故事最令人困惑的卻不是耶弗他這人,而是他的女兒,她的犧牲是完全無辜的,而命運好像早已被安排,並由她父親一手執行,她死了,卻連一個名子也沒有留下給後人紀念。
而耶弗他也是個悲劇性的人物,他大有能力,卻出身低微受人岐視,從他跟基列長老們的談判、跟亞捫領袖們的談判,可知他的口才、智慧了得,但可惜這個談判專家把這些技倆也用在跟神的關係上,以至鑄成大錯。有學者就分析說,他這些表現是可以理解的,一個被趕逐要遠走他方的人,竟搖身一變而成為民族英雄領袖,但這個美夢若要實現,就一定要在這次跟亞捫人的戰爭中取得勝利,所以這場仗關乎他的榮辱得失和前途地位。因此他用“許願”來跟神交易,企圖用“獻人為祭”的方法來換取神的幫助,結果犧牲了摯愛的女兒。
耶弗他如果肯在以色列的傳統信仰上虛心受教,就明白到神不會喜歡以人為祭,也會曉得亞伯拉罕獻以撒為祭的時候,神以公山羊代贖了以撒的性命,牠又怎會像“摩洛”那樣,收納以人為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