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承接《約書亞記》廿四29-33的記敘。約書亞雖然帶領以色列人征服了迦南地,但沒有消滅全部迦南人,剩下來的又逐漸強大起來。新一代的以色列人因此須設法征服當日未完全取得的土地。約書亞記的記載側重了勝利上,而士師記的序言,卻坦然提出以色列的問題和失敗,來作為整卷書的背景。這些問題和失敗逐步引領以色列來到災難的邊緣。
約書亞死後,士師時期開始了(士一1,二8、9)。約書亞留給百姓的遺產:1. 耶和華的律法(書二十三6,二十四26)、2. 土地、3. 對遵從主的挑戰(書二十四14-27),4. 以及在征服迦南人時,神會同在和幫助的應許(書二十三5、10)。
一. 猶大和西緬支派(士一2-20)
耶和華曉諭猶大支派當先攻擊迦南人(1-2節),猶大支派是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猶大與西緬二支派聯手向南發展(3-7節),去取得仍由迦南人居住的地方。猶大支派成功佔領了南地的山地和西面的山腳(士一9)。他們先後佔領了耶路撒冷(8節)、希作崙(10節)、又由俄陀聶取得底璧(11-15節),再深入西部(16-17節)。基尼人是葉忒羅的後裔,與摩西有姻親關係(16節),他們在亞拉得附近的南地和棕樹城定居,這裏所指的地方應該是他瑪,而不是耶利哥。猶大支派由於在何珥瑪戰勝了迦南人(17節),穩守南面的邊境,並在迦薩、亞實基倫和以革倫的勝利中,穩握沿岸平原的控制權。然而,它在沿岸平原的勝利,卻受到一支有良好軍備的迦南人軍隊所頑抗(18、19節)。它佔領了猶大的山地和南地,卻不能保留對平原的控制。非利士人不久便控制了迦薩、亞實基倫和以革倫,將她們拼入他們的5城之列。
二. 便雅憫支派(一21)
耶路撒冷坐落於猶大和便雅憫支派的邊境之間。便雅憫支派攻取耶路撒冷後,並沒有趕出住在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這些失敗的真正原因,直到二章1-5節才揭盅。
三. 約瑟:以法蓮和瑪拿西支派(一22-29)
以法蓮支派取得伯特利(22-26節),伯特利是一個重要的敬拜地點(創十二8,十三3、4,二十八19,三十一13,三十五1-15)。可是,瑪拿西支派未能取得耶斯列平原的五座嚴密防衛的城邑:伯善、他納、多珥、以伯蓮和米吉多(27節)。這些城邑控制了貫通東西的交通和由南至北的道路,以及穿過迦密地區和約但河淺灘的重要通道。以法蓮支派亦未能完全佔領被基色所控制的沿岸平原(第29節)。以法蓮和瑪拿西兩支派都不算十分成功。
四. 另外4個支派(一30-36)
這裡略略提及了在迦南的另外4個支派,他們同樣只獲得部分的成功。西布倫、亞設、拿弗他利和但支派,均無法全面驅逐迦南人,尤以但支派為甚。他們充其量只能在後來使大部分迦南人服苦工(30、33、35節)。最後一節(36節)證實以色列人和迦南人是分別居住在迦南地,而不是以色列人獨佔全地。
五. 以色列的失敗(二1-5)
這單元是一章1節至二章5節的高峰。二章一節耶和華的使者「上去」,因回顧及評估的時候到了。作者在此說出以色列人在第一章失敗的真正原因:不忠於耶和華(2節)。由於未能征服那地,消滅迦南人和他們的文化,導致與他們通婚和拜偶像使者以先知的態度斥責百姓,並且宣佈神會藉著以色列和迦南人持續的對抗,施行審判(3節;參書二十三13)。他們的哀哭和獻祭也無補於事(4、5節;參瑪二13)。在約書亞死後不及一個世代,以色列已受到責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