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數記第1到4章就是在數點民數,分兩個方式數點。一個是數點那出去作戰的,以色列11個支派的人,有60萬人。另一個數點是特別服事神的支派―利未人,他們不出去打仗,專門在會幕裡服事耶和華,是特別被揀選出來,代替以色列人親近上帝的一批人。因為以色列人拜金牛犢時,利未人跟摩西一起為耶和華發熱心,所以神就揀選這個支派,讓他們特別是親近上帝的。
數點民數的意義,就是整個以色列要成為一群服事上帝的人,11個支派有60萬的成年男人是出去打仗,利未支派是從30到50歲(後來有從25歲和20歲到50歲)是來服事上帝。
也就是說以色列人(還有我們基督徒)得救、蒙恩典,並不是在那裡呆著不動,坐在葡萄、蘋果樹下等果子掉在嘴裡。他們(我們)要積極的服事:為主爭戰、親近上帝、彼此相愛。
我多次講過,神不需要我們服事,祂絕對自給自足,沒有任何需要,事實上,祂反而在服事我們,賜給我們一切需要的,也教導我們。但神叫我們服事時(包括利未人所做的、以色列人去作戰、宗教生活、及每一個生活),是要我們有個上帝的生命,從祂來的能力、愛心、智慧,用來做很卑微、像僕人一樣的去服事別人的事。
再想想,中外的文學作品裡很多這情形,「紅娘」就是最好的例子。那服事人的人,往往比主人要聰明。那些公子、小姐在外常常都是要個很聰明靈活的侍從、婢女來打點一切。而神叫我們作一個服事的人,就是這樣:要有最大的聰明智慧來做事。當然我們不一定最聰明,但求主讓我們有謙卑、柔和、敏銳的心,所有的能力都用來服事其他弟兄姊妹,和其他人。
這真的就跟我們的神一樣,滿有能力,卻做每一個最卑賤的僕人的工作。祂潔淨我們、賜我們力量、教導我們;祂像護士、看護、奶媽24小時照顧我們的人一樣,但又是全能的。這是神希望祂的兒女都有的形像。
民數記1到4章不厭其煩的講這些數點,就是叫我們知道神看重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被數點,每一個人都有神的能力,也要我們有祂那樣的智慧、愛心,去做服事的工作。
在民數記(或摩西五經)常常提到這兩方面:一個是出去爭戰,軍事生活;一個是宗教生活。出去作戰的軍事生活對今天而言,就包括每天跟魔鬼的作戰、傳揚福音。我們如果要在這兩種生活裡討上帝的喜悅,要得勝,要有聖靈的話,就需要過一個聖潔的生活,常常親近上帝,主就親近我們,就把各樣恩典給我們。
一個服事上帝的人也是一樣,他們如果要把會幕裡的工作做得好,這我們倒要先想想,利未人做得好壞,是誰來評估?
任何比賽都有裁判、標準,戰爭的評估很簡單:「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打贏了就表示你這軍隊很好。聖經也是這樣講,當人與神同在時,神與他們同在,他們就能得勝。這不是什麼成功神學,而是個原則:我們信靠上帝的人,就算失利,也是得勝的。
而利未人怎麼評價?好像很難,因為他們很多時候都是在抬東西、裝東西、清潔會幕裡的器具。他們烤的餅好不好吃,大概也不大有人敢講,因為陳設餅理論上是給耶和華吃的。當然耶和華不吃的,等過了一個禮拜換下來之後別人吃,可能就會有些傳話:某某人烤的比較香。大概最多是這樣,或者在包括香燒得好不好,扛抬器具時穩不穩。不過似乎都很難評價,因為他們主要是服事神,做得好不好,是神來決定。這一點,也希望我們記得。
平常我們唱詩或烤餅,(其實這兩個工作是利未人做的,教會裡現在還沒有廚房牧師,有音樂牧師,其實這兩個工作都是讓利未人做的,都是讓神聽了、吃了覺得很舒服),不管我們或他們做得怎麼樣;對外的戰爭贏不贏,對內的扛抬、清潔、烤餅好不好,很重要的一點都是要生活聖潔。
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你的軍隊好不好,就看平時有沒有操練,那是最重要的。像幾乎可說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羅馬軍團,看歷史家的紀錄說到,羅馬兵在不作戰的時候就在練兵,演習式的實戰,沒有一刻鬆懈。
我們也求主幫助,能隨時隨地有個聖潔的生活。當然這要以「因信稱義」為基礎,就是信靠我們的神。我們沒有辦法用自己來討神的喜悅,但在聖靈的帶領下,希望能多結出聖潔的果子。
這生活中的聖潔,在以色列人的規矩裡,也可能影響到後來的猶太教,和今天的回教。聽說這兩個是最講究衛生習慣的宗教,可能就是上帝要求他們聖潔。而在舊約中的聖潔,是包括將疾病視為不潔淨。民數記5:1-3,「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吩咐以色列人,使一切長大痲瘋的,患漏症的,並因死屍不潔淨的,都出營外去。無論男女都要使他們出到營外,免得污穢他們的營。」耶和華特別講,「這營是我所住的。」上帝住在這裡。
因此我們當然也被提醒,上帝不是住在會幕或至聖所,是住在我們身上,所以讓我們也是個聖潔的人。新約講得很清楚,我們的聖潔不是說衛生習慣有多好;當然這也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心中沒有污穢、罪惡,被神來潔淨,因為神住在我們當中。甚至保羅說很重的話,「若有人毀壞神的殿,神必要毀壞那人。」(林前3:17)
你可能會覺得有點不公平,生病,尤其「患漏症的」,這不是傳染病,為什麼以色列人還這麼無知的要他們出到營外?還有「因死屍不潔淨的」,這有個觀念:人因為不潔淨,到最後就是死亡,所以屍體是所有不潔淨中最不潔淨的。這「因死屍不潔淨的」可能就是處理屍體(包括家人的屍體),就要出去。你說:這已經很難過了,還要被隔離出去?
我想就是在當時醫藥不發達,在曠野也沒有醫院的時候的作法。我在聖經裡幾乎沒有看到有關兩個現在生活裡一定要有的行業的規定,一個是醫生,一個是警察。在舊約裡也沒有看到兩個場合,醫院和監獄。看起來若有人犯錯,好像就只有兩種結果,一個是處死,一個是無罪開釋,沒有居於兩者之間的關幾年、打幾下這種。那麼,人生病了怎麼辦?我不知道這裡可以推出多少關於衛生健康的觀念,在那時候沒有醫生、藥物,(可能有時祭司權充法官和醫生,因為他要檢查人到底有沒有病),能做的一件事就是隔離。這有很重要的意義。
一般來說,醫療大概就是兩種療法,一個是順勢,一個是逆勢。順勢的療法比較像現代的健康療法(或另類的治療),就是讓身體更能順一點。中醫大概比較像這種。逆勢療法大概是若這裡痛、那裡腫了,該切的就切,該下藥的就下藥,跟病毒、細菌對抗。
在聖經裡比較可能是順勢的療法,既沒有講醫生,也沒有講藥物,生病了,就是隔離。隔離的意思當然是不要傳染,但如果那不是傳染病為什麼要隔離?我覺得聖經好像有個假定,就是人的自我恢復能力是很好的。再想想,恐怕所有的動物、生物都有這樣的能力。像樹就有,以前沒有植病學家時,植物生病,抵抗力弱的就消滅,抵抗力強的,自己能康復。動物也是。現在當然滿街都是獸醫,毛澤東就說過:「老虎有沒有要看牙醫的時候?」好像生物是有一些自我恢復的能力。我看聖經裡也是,生病了就隔離到營外,隔離了一段時間,祭司檢查,健康了就回來,沒有打針,也沒有用藥物。
當然我絕不是反對醫學、科學,要有吃藥、打針,只是在那個沒有其他治療辦法的時候,用隔離的方式顯示出一件事:神給那時候的人勝過疾病的能力,是蠻強的。
隔離不是不人道。現在人會覺得不人道,但想到以前傳染病盛行時,沒有任何疫苗,只有靠隔離,以及染病的人自己的康復能力,而看起來是可以的。若看其屬靈上的意義,當一個人在靈性上污穢、做錯時,也需要一點隔離,看做外邦人一樣。這可能是一種懲治,監獄就是這個意思,不僅防止你把壞習慣傳開、繼續作惡,也有把你放在一個比較孤單的地方,跟家人、其他人分開,而可以有些內省、自省、悔改。當然監獄不能造成這結果,常常反而是犯罪大學,彼此切磋,犯罪的手法越來越高,但相信監獄和醫院的隔離原來的目的是一樣的,消極的,不傳染;積極的,讓你有些反省。在靈性上的反省,就是悔改、心理上健康起來,在身體上的隔離,就是讓自癒能力能發揮出來。
民數記5:4,「以色列人就這樣行,使他們出到營外。耶和華怎樣吩咐摩西,以色列人就怎樣行了。」我們看到摩西實在是個傳話的人,而且神給他權柄,大家聽摩西的話,好像聽耶和華的話一樣。
當我們犯了罪時,是「干犯了耶和華」,民5:5-7,「耶和華對摩西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無論男女,若犯了人所常犯的罪,以致干犯耶和華,那人就有了罪。他要承認所犯的罪,將所虧負人的,如數賠還,另外加上五分之一,也歸與所虧負的人。」這話跟我們的信仰要密切相連。
神是看不到、摸不到的,我們不必為祂打造什麼金身。教會也不是神住的五星級飯店,是我們一起禱告、聽道、交誼、敬拜、讚美主的地方,而每個地方也都是。神不需要什麼,而我們做的任何事,其實都是做在神身上,包括我們自己在讀經、唱一首詩、歡歡喜喜的睡覺,即便不是做在其他人身上,都是做在主的身上。你奉主的名給小子一杯水是,奉主的名澆花也是。那花雖然不算做在其他人身上,但也是生命,當我們感恩的去澆,也是做在神身上。相對的,我們做任何錯事、犯任何罪,也都干犯了耶和華。
這是世俗的法律不會有的,世俗上你做錯了,就針對所做錯的這人怎麼樣賠償或受處罰,但在聖經上,人犯了罪,不只得罪那對象,也得罪了上帝。譬如,偷了別人的東西,這是干犯了耶和華。
你說:「偷了張三的東西,就干犯了張三,怎麼會干犯上帝?」記得大衛在詩篇51:4,他犯了淫亂後寫的詩,就說,「我向你犯罪,惟獨得罪了你」並不是說他沒有得罪烏利亞,而是說烏利亞、拔示巴、大衛、所有的以色列人通通是屬神的,所以他所得罪的是上帝,而且獨獨得罪了上帝。所以當人犯罪,他是得罪了耶和華,他要承認,並如數賠償。
有時看現在的社會,人得罪我;捏造壞話毀謗、侮辱我;把我撞傷;打了我;惡意傷害我,要怎麼賠不是?若他無緣無故打了我一耳光,好像不太能就打還他一耳光。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好像比較公平,但實際上我們並不希望這樣,因為我打回去的話,手可能還會痛。人家傷害你,怎麼來補償?好像就是賠錢。照理說,身體上的疼痛、精神上的損失,都不應該是賠錢可以了事的,錢根本不能做成任何事,但錢似乎對每個人又很寶貴。
這一點是人的軟弱,但神也用這來管教人。這裡不僅是「如數賠還」還要「另外加上五分之一」。這就想到稅吏撒該,他訛詐了人,就更多償還。這也很合理,你傷害了人,不得已用錢來還,還再加上一點,因為實際上不能用錢來還的。這不是說你偷了我一百塊,我還你一百廿塊,人打你一百下,我就還打一百廿下,這並不是好事,要這樣報復是不好的。但在罪惡的世界裡,可能這種制度是唯一比較能遏阻繼續作惡的方法。
若沒有親人的如何賠償?5:8,「那人若沒有親屬可受所賠還的,那所賠還的就要歸與服事耶和華的祭司;至於那為他贖罪的公羊是在外。」這可能是有些特別的罪。先知曾經責備利未人和祭司說,「他們吃我民的贖罪祭,滿心願意我民犯罪。」(何4:8)就是因為有人犯了罪,祭司和利未人就有好處。有點像棺材店老闆,天天希望大批人死,可以賣出很多棺材。當然我們不應該這樣想,就如同不應該想醫生天天希望有人生病,老師希望學生上課都聽不懂,而到他那裡補習。這是罪惡世界的一個補償方式。
當人不聖潔時,就不能成為耶和華的工人、戰士、會幕裡的服事人員。而人和人之間的不合、不潔淨,往往就是虧負其他人:對人家言語上、待遇上失當;該給的沒有給;或因為人家有些好東西,你就去搶奪。
還有一種人和人之間很不幸的仇恨,就是11-31節,婚姻中的不忠實。事情也許很嚴密,瞞過自己的配偶,但神不會允許這樣的事;神都知道,但祂不要人活在猜疑和罪惡當中,就有這樣一個試驗的辦法。
你說,神其實最好就講出來:「你老公、老婆現在如何如何」,但在歷史中看到,神很少直接做這事,在最後審判時神會做。神不是天天用耳提面命的方式叫我們做這做那,其實即使是這樣,我們也可以有辦法忽略祂。任何事情,習慣就成自然了。
好比假若今天神從天上說:「康來昌,你怎麼可以有這種念頭?」,第一次講,我會嚇一跳,但天天這樣講,就會覺得無所謂了。各位,聖經就是神天天對我們說的話,我們覺得像雷聲一樣,並沒有什麼驚嚇的地方,因為太熟悉。
所以我覺得神在最後審判之前,祂不是常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因為特殊多了,我們就習以為常,不被警告了。
神不是馬上這樣來講,祂一方面不是馬上處罰我們,而給我們悔改的機會,一方面讓我們學習在不這麼直接被祂強烈約束時,學習聖潔、向善。所以若有這不貞節的事情時,神不會直接講出,而要用一些辦法。這辦法我們今天會覺得很可笑,不過從這裡面看到,是在這罪惡世界中不得已,但很實際的一些作法。
這裡是講到一個妻子犯罪了,沒有被抓住,但他丈夫生了疑恨的心。以今天來講,可能覺得不公平,怎麼光講妻子,不講丈夫?事實上男人花花心的時候要多得多。我承認在以前的世代,男人若有貳心,討一個妾是被允許的,女人就比較被限制,沒有這種自由(姑且說是自由)。希望各位姊妹不會說「那好倒楣」,過一個聖潔的生活不是比較幸福?在不聖潔的事上方便,不是件幸運的事。
起了疑恨之心的丈夫怎麼辦?祭司就要去做這工作。15節,「這人就要將妻送到祭司那裡,又為他帶著大麥麵伊法十分之一作供物,不可澆上油,也不可加上乳香;因為這是疑恨的素祭,是思念的素祭,使人思念罪孽。」。然後「祭司要使那婦人近前來,站在耶和華面前。祭司要把聖水盛在瓦器裡,又從帳幕的地上取點塵土,放在水中。」我們會覺得這很迷信,但神也藉著這事在提醒我們。「祭司要叫那婦人蓬頭散髮,站在耶和華面前,把思念的素祭,就是疑恨的素祭,放在他手中。祭司手裡拿著致咒詛的苦水,」。這水是聖水,聖殿、會幕裡用的,但現在可以說是髒水,因為有塵土在裡面。這土和素祭有個象徵作用:因為你的行為讓他有苦毒。然後「要叫婦人起誓,對他說:若沒有人與你行淫,也未曾背著丈夫做污穢的事,你就免受這致咒詛苦水的災。」在新約,耶穌叫我們不要發誓,但新約、舊約原則上都是一樣,我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只是舊約時比較民智未開,所以一些形式上的約束也是有的。
然後說,你真的沒做這事的話,喝這水不會對你有影響,但如果你有做,21節,「願耶和華叫你大腿消瘦,肚腹發脹,使你在你民中被人咒詛,成了誓語;並且這致咒詛的水入你的腸中,要叫你的肚腹發脹,大腿消瘦。婦人要回答說:阿們,阿們。」這是那婦人要做的,喝這苦水(真的像香灰水)。23節,「祭司要寫這咒詛的話,將所寫的字抹在苦水裡,又叫婦人喝這致咒詛的苦水;這水要進入他裡面變苦了。」然後把素祭搖一搖,燒在祭壇上。
這素祭,可能是給耶和華的。前面說人犯罪,不只是得罪了所冒犯的對象而已,也是得罪了上帝,所以這婦人要喝這苦水,來驗證他的清白,然後耶和華要吃和聞那素祭,好像來消這仇恨。因為得罪丈夫、妻子,都是得罪了耶和華,所以耶和華也需要你來獻祭,消除祂的仇恨。
28節,「若婦人沒有被玷污,卻是清潔的,就要免受這災,且要懷孕。」其實這裡面也有一點上帝的幽默。如果你真的不貞,會大腿消瘦、肚腹發脹,而這不就是懷孕的現象?若沒有不貞,她會懷孕,表示跟丈夫和好了。所以這個儀式,對消除丈夫的懷疑是有效的。當然前提是丈夫必須相信上帝真的在這事上做事,沒有信心的話,是無法消除的。
這不貞的現象跟懷孕的現象差不多,換言之,上帝在提醒我們,這婦人是有罪還是無辜,我們人根本看不出來,很難判斷;甚至照著上帝給我們的指示也很難判斷。
下面第6章講到的是平時的一些規矩,提到男女許特別的願,就是拿細耳人的願。所謂許願,大概就是禱告求神成全他的一個願望,如果神成全了,他就要做某件事來還願,其中一個就是作拿細耳人。
「許願」這情形不管是不是基督教裡都有,不是基督徒可能更多,基督徒有時也會這樣。當然我們基督徒應該不要有這種想法,雖然舊、新約裡都允許有許願,但跟起誓一樣,神希望我們是更建立在對主的信心,而不是這種許願上面。
舉例來說,假如我媽媽生了重病,我會去求神,請祂醫好我媽媽,如果醫好的話,我就會如何如何。若是其他宗教,若醫好了,可能就蓋一個廟,或捐多少香油錢到廟裡,這叫許願。若是基督徒就會許願,若醫好,就去念神學院,作傳道人,把自己獻給主。
我在神學院就碰到這情形,有人許了這樣的願,但媽媽病好了之後,他又不想來念,就問我怎麼辦。我說:「你媽媽被醫好,是上帝的恩典,跟你許願沒有關係,你快快樂樂的去做你的事,不必到神學院來,讀神學院那是要有上帝的呼召。」。
我們今天還是有許願,但最好多用感恩的態度,而不是用報答或交換的那種態度。我們的神是白白給我們恩典的,不是我們跟祂交換。但在舊約有這樣的觀念,神也允許,所以有人碰到比較難的事就許願,神成全了,他就要還願。
所許的願裡有一種就是「拿細耳人」的願,大概就是表示有一段時間他要專心服事神,所表現出來的方式,就是跟別人不一樣,他是屬神的。就像我們有時也有的:「為主作三年的宣教士,為主在教會裡作一年的義工,為主到非洲短宣三個月」。那時的拿細耳人就是有一段時間,聖經沒有講多長時間,施洗約翰、參孫大概都是終身,可能撒母耳也是,但聖經上講的拿細耳人是只有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裡有些規定,你要跟一般俗人不一樣,不一樣之處在於:你是服事上帝的。
這個觀念,新約又是講得更完整一點:實際上,我們任何時候,做任何事,都應該是屬於上帝的,不是只有在修道院、神學院、教會裡才叫做屬神的,任何時候都是。我們也沒有哪一個時候特別屬神,比方在講道時特別屬神,等一下要去打電話訂飛機票,這就是屬世的,不應該這樣想,我們每分每秒都應該是屬神的。
但在舊約時就有屬神的方式和形式,要顯出和世俗人不一樣;就是在三件最普通的事:食物、衣著容貌上來表現。這段時間裡,人人都可以吃,但你不吃的,就是葡萄製品,「他就要遠離清酒濃酒,也不可喝什麼清酒濃酒做的醋;不可喝什麼葡萄汁,也不可吃鮮葡萄和乾葡萄。在一切離俗的日子,凡葡萄樹上結的,自核至皮所做的物,都不可吃。」(民6:3-4)不是說葡萄不好,而是當人看到他不吃喝葡萄製品時,就知道他這段時間是許願要服事耶和華;也就是他在或吃、或喝,每件事上顯出跟別人不一樣。
這也是我們基督徒可以學習的。我們跟別人不一樣,不是說有一種制服、特別的樣子,而是我們心中總是敬畏上帝,吃也好,不吃也好,總是敬畏上帝。但在當時就有一種特別的形式,讓自己和別人知道這時是特別屬神的。
另外一個就是不剪頭髮,「在他一切許願離俗的日子,不可用剃頭刀剃頭,要由髮綹長長了。他要聖潔,直到離俗歸耶和華的日子滿了。」(民6:5)頭髮在新約裡有講是個服權柄、有權柄的記號。保羅有講到女人、男人留不留頭髮,還有蒙頭的問題。在這裡特別表示的還是跟別人不一樣。男人是不留頭髮的,人家一看你怎麼留頭髮,就知道你這段時間是特別屬神,同時你自己也被提醒。
再次說,不是因為我們手上拿了聖經,或穿了神職人員的衣服、基督徒的制服,被人看到了不好意思,要規矩一點來見證主,而是每件事都要顯出我們的不一樣,包括言語、行為。
第三個就是不可以挨近死屍,「在他離俗歸耶和華的一切日子,不可挨近死屍。他的父母或是弟兄姊妹死了的時候,他不可因他們使自己不潔淨,因為那離俗歸神的憑據是在他頭上。」(民6:6-7)
吃、頭髮,是生活中最顯著的一部分,再加上死,就包括生和死的每一面,都跟世人不一樣。如果在作拿細耳人的這段時間,父母兄弟姊妹死了也不能辦理喪事。這是很重要的事,人看到怎麼親人死了你都不來處理喪事,就知道有件更重要的事:他這段時間是屬上帝的。
我也一再提醒,我們沒有說哪一段時間特別是屬上帝,哪一段時間不屬上帝,我們今天也沒有什麼拿細耳人的願,是任何時間都屬上帝的。所以這三個拿細耳人的特點,其實就是要讓你自己和別人知道你是分別出來的。這時間也不限於是作拿細耳人的時候,每個時候都要有。
但有時候沒辦法避免,一個人站在你旁邊,突然心肌梗塞死了,怎麼辦?對這種不是故意犯的錯,就要獻贖罪祭、贖愆祭(民6:9-12),因為神要完全的聖潔。
當整個會眾之間沒有冤仇(包括夫妻之間),跟神的關係很親密(包括許願作拿細耳人),會有個結果,就是有名的民數記第6章的祝福,那時祭司要這樣為百姓祝福。大家都過聖潔、潔淨、沒有苦毒的生活,討主的喜悅,祭司就代表主來祝福:「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使他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民6:24-26)「仰臉、他的臉光照」都表示喜悅。神喜悅以色列人(我們、所有祂的兒女)當中沒有冤仇,大家是愛主、信靠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