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事件的记载:关于亚伯拉罕的记录共占约十三章经文,较重要的事件是在他的75至100岁之间。
    b. 这段落的开首以他的族谱介绍(闪11:10,他拉11:26-32)。
         创  12:4        75岁        离开哈兰
             16:16       86岁        生以实玛利
             17:1        99岁        与神立约、行割礼、改名
             21:5        100岁       生以撒
             23:1        127岁       撒拉死
             25:7        175岁       亚伯拉罕死
    c. 神的呼召(12:4;15:7;参徒7:2-4)
     - 显出神的主动:「我必...」。  
     - 人必须以信心回应:许多赏赐是今生不能得到的顺服的代价。
     - 停留哈兰:是否迁就他拉的需要(书24:2)?哈兰与吾珥相近,是拜月神的中心。
    d. 神给亚伯兰的应许
内容:创12:1-3 创13:14-18  创15章     创17章     创22章
后裔     地土            名声            使别人得福  与神的亲密关系
地上万国因他的后裔得福 (参加3:16,29;徒3:25-26)
    e. 15章首次提及信心:15:6(参罗4:3;加3:6;雅2:23);信心的对象是神自己(罗4:9-13;9:7-8)。
       15与17章均与「约」有关,但两者相隔十多年。15章表明约是神的恩典,(立约仪式由神单独完成,参耶34:18),人的信心是接受约的条件(等候的时间是四百年,是神故意藉埃及的经历训练亚伯兰的后代,也是衪对迦南人的宽容)。 
       17章强调人的参与的重要性:行立约的记号(割礼)代表守约。另外,也说明「作完全人」的要求。
    f. 亚伯拉罕信心的成长,可从以下各个方面看出:
     - 从吾珥至示剑。
     - 下埃及。
     - 与罗得分开。
     - 拯救罗得 - 记载中的人名、地名,都反映出主前二千年的背景。
     - 以实玛利的出生 - 当时的习俗之一,以妾存后(主前一千七百年的汉摩拉比法典有此例)。
     - 为所多玛、蛾摩拉代求。
     - 亚比米勒事件(埃及事件之后约25年)。
     - 赶走以实玛利。
     - 献上以撒 - 亚伯拉罕的信心(21:12;22:5,参来11:17-19),成为得救信心的典范(罗4: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