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左右分離
經文表解(創13:1-18)
謙讓得福 | |||
你左我右 |
你右我左 | ||
一、恢復敬拜事奉 |
二、你我不可相爭 |
三、神再顯現應許 | |
1.上南地去 2.往伯特利 3.求告主名 |
1.不能同居 2.見利退讓 3.羅得遷移 |
1.四面觀看 2.縱橫走遍 3.帳幕祭壇 |
本章金句
創13:8-9(UCV)亞伯蘭就對羅得說:「你我之間,切不可紛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之間,也不可紛爭,因為我們是至親。遍地不都在你眼前麼?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
綱要分段
(1)亞伯蘭到迦南(創13:1-7)
(2)亞伯蘭與羅得分離(創13:8-12)
(3)亞伯蘭往希伯崙(創13:13-18)
本章重點
※ 亞伯蘭在伯特利利定居,因牲畜增多,水草不足供應,使他與姪兒羅得分離。羅得選擇約但河全平原,旋漸遷往罪惡之城所多瑪與蛾摩拉 (創13:1-13)。亞伯蘭在原地,蒙賜福的 神大大祝福(創13:14-18)。
經文註釋
(1)亞伯蘭到迦南(創13:1-7)
創13:1-4-亞伯蘭與羅得分離
※ 分離原因:財物甚多(金銀、牛羊群眾多),那地容不下他們,使他們不能同居。所謂『同甘共苦』,共患難容易,同享富貴不相爭卻很難,這是人類本性的別一面。許多家庭糾紛都由此產生。
創13:1-4- 築壇求告耶和華的名
※ 亞伯蘭每到一個地方,就先築壇獻祭求告耶和華的名,顯出他是敬畏 神的人,見(創12:8;13:18)。這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創13:5-9- 亞伯蘭寧願吃虧
※ 亞伯蘭面對與侄兒羅得可能發生的衝突,採取主動去解決這一場紛爭。他雖然年長,有選擇的優先權,卻讓羅得先選,即使會吃虧,也不在乎。顯出亞伯蘭對人寬厚的本性,見 (創14:22-24)。
※ 他先捨後得,難怪 神特意祝福他(創13:14-17)。亞伯蘭的榜樣教導我們如何處理家庭糾紛:(1)採取主動去化解衝突;(2)即使會吃虧,也先滿足別人的要求;(3)把家庭和睦放在個人慾望之上。
※ 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周圍都有許多對他們懷有敵意的人,他們本應團結一致才是。可惜,他們竟讓小小的嫉妒分裂了。今天也會有同樣情況,撒但在基督徒周圍動工,使之發生爭執。
※ 在信徒之間的競爭、爭論、不和,會造成三方面的損害:(1)損毀人類美好關係的基礎-友好、信任、和睦;(2)阻礙人朝重要目標前進;(3)使人以自我為中心,不以愛為中心。
※ 耶穌明白爭執在弟兄中間的破壞性,所以祂在被出賣被捆綁之前的最後禱告中,為信徒祈求合一(在父裏合一)(約17:21)。
創13:7- 那地容不下他們
※ 在伯特利和艾之間地區沒有足夠的水草供應他們眾多的牲畜食用(創13:10;26:17-22;36:7)。
(2)亞伯蘭與羅得分離(創13:8-12)
創13:10-12- 羅得有貪婪的心
※ 從羅得的選擇中我們可看出他的性格。他揀選那地最好的部分,儘管這意味著他住得靠近因罪惡而聲名狼藉的所多瑪。他貪婪,只想自己得到最好的,不考慮叔父亞伯蘭的需要和公平的問題。人生充滿了選擇,我們也可以揀選最好的東西,而不理會別人的感受和需要。不過這樣會產生許多問題,羅得的一生就是明顯的例子。由此可以看到,我們若不照著神的指示來選擇,就只會作出錯誤的決定。
※ 羅得首先挑選美好的草場和充足的水源,這似乎是明智的,但他沒有看到邪惡的所多瑪會帶來試探,且足以毀滅他的家庭。你有沒有選擇住在『所多瑪』,或者在那裏工作?即使你以為自己意志堅強,能夠抵抗試探,但你的家人卻未必可以。若神吩咐我們去接觸『所多瑪』之人時,我們就必須謹守,不要與他們同流合污。
創13:10- 所多瑪與蛾摩拉
※ 為罪惡之城,特見(創18:16-19:29)。考古學家證實此二城在死海東南,而今是乾旱地。但原先此二城有許多人口,是因當時此地有豐富的水和草。聖經每提到此二城都與罪惡有關,象徵 神對罪惡之審判。
創13:12- 羅得….漸漸挪移帳棚
※ 羅得明知所多瑪和蛾摩拉是罪惡之城(創13:13),但仍漸漸挪移帳棚,居住在他們中間,此乃他明知故犯,縱容自己去受試探,最終付出極大的帶價 (創19:1-38)。留意亞伯蘭的行動,是何等大的對比(創13:18)。
(3)亞伯蘭往希伯崙(創13:14-18)
創13:14-18-你舉目觀看
※ 羅得和亞伯蘭的選擇是何等大的對比,羅得按自私的眼去看,貪愛世界之罪;而亞伯蘭則按 神的指示去看,便蒙 神的大大祝福 (申34:1-4)。
人名地名辭彙淺釋
名詞辭彙
耶和華【Jehovah】(創13:4)
※ 『耶和華』(YHWH),讀音是『耶偉』;是舊約用來稱呼 神的名號。有兩方面的意思:(1)祂自動、自造、自存。此字與動詞『是』" to be "有關;參讀(出3:14)。舊約用來稱呼 神的名號,是自有永有自有的意思;(2)『祂是救贖主』在舊約經文中耶和華就是『祂是救贖主的意思。』全部舊約經文共23,145節中,有5,957 節出現耶和華,使用了7,052次。
比利洗人【the Perizzites】(創13:7)
※ 『比利洗』為族名。意為:鄉下的或田舍的。在迦南地被以色列所毀滅諸族中之一族 (創13:7、15:20)。
約但河【Jordan】(創13:10-11)
※ 『約但』為河名,落下、水池之意。發源戶勒湖(Lake of Huleh)平原,北即四溪匯合之處,河之直線,從加利利海至鹽海,其長不過四百六十餘公里,其大部分竟低地中海平線210公尺之多,至死海部低於海平面392公尺,為全世界最低之河流。
迦南地【the land of Canaan】(創13:12)
※ 『迦南地』意為:貿易者之意。以挪亞的孫子,含的兒子※ 為名。原在巴勒斯坦高原及約但河流域與濱海之一部份,河西之全部,通稱迦南地 (創11:31)。
地名辭彙
亞伯蘭【Abram】(創13:1 -2;5;7-8;12;14;18)
※ 『亞伯蘭』為人名,意為:崇高的父。亞伯拉罕的原名,是 神給他改的,猶大人是他的後裔 (創17:5)。
羅得【Lot】(創13:1;5;7-8;10-12;14)
※ 『羅得』為人名,意為:帕子。哈蘭的兒子,亞伯拉罕的姪兒,是個信心軟弱人的代表,與亞伯拉罕分離後,多走自己的道路 (創11:27、13:2、14:12、19:16)。
地名辭彙
迦南【Canaan】(創13:7)
※□『迦南』為地名、族名或人名,意為:窪地、鄙陋、商人。為挪亞的孫子,含的兒子,性情像含一樣,當受咒詛 (創10:6;9:18-27)。
埃及【Egpyt】(創13:1; 10)
※ 『埃及』為地名或國名,意為:雙重難關。(1)聖經中亦稱麥西(創10:6),是立國最早的一古國,位於地中海之南,紅海之西其地東高而西斜(出12:17);(2)埃及河,指尼羅河特指其支流(創15:18);(3)埃及小河(民34:5)是迦南埃及分界之小河。
南地【the south countryor Negev】(創13:1;3;12)
※ 『南地』為地名。意為:乾旱。大約指北從別是巴北約15公里開始,到猶大支派的南境,即是加低斯為止,東臨非利士地,西鄰猶大曠野。此區南北長約80公里,東西寬約90公里,全區崎嶇不平,礫石遍地,實為草木不生之地,氣候灼熱少雨。
伯特利【Bethel】(創13:3)
※ 『伯特利』為地名,意為:神之家。舊約聖經中有二地叫『伯特利』:(1)是雅各遇見神的地方,原先叫路斯,在艾城之西,位於便雅憫之地,以法蓮之南 (創28:19 35:6-7);(2)屬猶大的一城(撒上30:27),又稱比土力 (書19:4)或彼土利(代上4:30)。
艾【Ai】(創13:3)
※ 『艾』為地名或城名,意為:一片廢墟。又名亞葉(賽10:28),屬便雅憫之一鎮,大名西伯特利(書7:2、創12:2、13:3)。
迦南人【the Canaanite】(創13:7)
※ 『迦南』為地名,意為:貿易者之意。以挪亞的孫子,含的兒子為名。原在巴勒斯坦高原及約但河流域與濱海之一部份,河西之全部,通稱迦南地 (創11:31)。
瑣珥【Zoar】(創13:10)
※ 『瑣珥』為城名。意為:小或降低。是迦南平原五城中之最小者(創13:10),原名叫『比拉』(賽15:5、耶48:34)。
所多瑪【Sodom】(創13:10; 12-13)
※ 『所多瑪』為城名,意為:焚燒,為迦南平原五城之一,約在死海之南,與蛾摩拉同為舊約時代罪惡極大的城市,終為天火所毀,遺址現沒入水中 (創13:10、19:24-28、太10:15)。
蛾摩拉【Gomorrah】(創13:10)
※ 『蛾摩拉』為城名,意為淹沒、廢墟。為迦南平原之一城,在 神眼中是一罪惡城,為天火所焚成為死海 (創13:10)。
希伯崙【Hebron】(創13:18)
※ 『希伯崙』為城名,意為:同盟、友誼、聯合(撒下5:1)。希伯崙位於耶路撒冷與別是巴的中間,各距30及41公里,高出海面972公尺,位於空曠山谷中,是巴勒斯坦南部最古又最重要之大城,現仍名希伯崙,擁有五千年以上的一古城。城的西北,有亞伯拉罕所植的橡樹,風景絕佳,水源充足土地肥沃,農牧皆宜,盛產各種水果和各類蔬菜。其居民多為阿拉伯人,阿拉伯人稱此地為『朋友』,是因亞伯拉罕被神稱為『神的朋友』。
※ 希伯崙在處於兩個山脊之間,而形一個重要的交通孔道,很早就是一個軍事和宗教的重地,曾經是一衛王的京城,後來的以土買人也以此為首都,現在是回教的四大聖城之一。
※ 1926年,考古學家在此發現了主前三千年前人類活動的證據,有亞伯拉罕時代的陶器,另有二道古牆遺跡,牆厚9公尺,高3至5公尺,南牆65公尺,西牆50公尺。
幔利【Mamre】(創13:18)
※ 『幔利』為城名,意為:能力、使肥、肥沃的。希伯崙之城邑,在希伯崙城北約三公里 (創23:17)。現屬城的一部份(創23:17、14:24)因亞伯蘭盟友之一而得此名(創14:13)。有一座 Mohammendan 回教寺,相傳即是麥比拉洞,亞伯拉罕一家人埋葬於此。
靜思默想
※ 聖經教導的原則,不只是不可佔別人的便宜,還要肯謙讓,肯吃虧。你們彼此告狀,這已經是你們的大錯了。為甚麼不情願受欺呢?為甚麼不情願 『吃虧』呢?(林前6:7)。
資料來源
(1)本章大要摘自『聖經分章大要』(台灣石門水庫教會 張志新 長老 1990年)
(2)經文註釋摘自:
1. 聖經靈修版(國際聖經協會1993年3月)
2. 聖經助讀本(于力工 美國聖書書房1986第二版)
3. 聖經新國際版研讀本(更新傳道會1997年)
4. 聖經啟導本(海天書樓1993年)
(3)人名地名辭彙淺釋摘自『耶大雅聖經工具程式』http://konline.org/bibletool
《耶大雅聖經園地》http://www.konline.org/biblestudy/
Email Address: alber.ko@videotron.ca
耶大雅(Jedaiah)編輯
2007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