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一2~3】「耶和华说:『我曾爱你们。』你们却说:『你在何事上爱我们呢?』耶和华说:『以扫不是雅各的哥哥么?我却爱雅各,恶以扫...』。」
有些基督徒正在向神问相似的问题。他们只为跟前所遭遇的一点困难埋怨神,甚至灰心、退后,自暴自弃;他们把神以往在他们身上的恩典,抛诸脑后。神的答复是说,只要你我今日得成为基督徒,即使神不再给我们任何好处,不再医治我们的疾病,不再听我们的祷告,不再为我们显出任何作为,...也已经足够说明, 曾经爱我们了。─ 陈终道《十分钟短讲集》
玛拉基书的技巧在于一种争辩的手法。究竟这种争辩是基于一些真实社会背景的对话和讨论,或者只是以文字形式去传达一个信息,仍然未能确定(虽然后者的可能性也许更大)。这一段经文以先知宣告来自上帝的声明开始;随即听见百姓的反对,而这种反对其实可能表达了在全体百姓中间非常普遍的态度。百姓的反对之后,接 是以上帝更进一步仔细的陈明作为回答。
第一个争辩以简单但意义深长的声明开始:『耶和华说,我曾爱你们。』这个声明没有进一步加以详细解释,但是它总括了以色列整个立约的历史。凭 爱,上帝已经呼召 的百姓与 建立一种立约的关系,也因 爱, 曾经和他们在一起,并引导他们经过许多世纪。假如他们依循经验和历史用心反省的话,上帝的爱对 的选民应该是明显的。但是对开首声明的反对,显示出那种扭曲了事实的偏颇概念蒙蔽了百姓:『你在何事上爱我们呢?』反对的声音是无礼和任性的;这种话是那些自我中心的人说的,他们不能在他们的生活中再觉察到上帝的爱。
一种回应随 这项反对发出,这回应的目的是要引导听众承认起初的声明是正确的。而这种回应的性质初时看来是奇怪的:先知没有从神学层次探究爱的性质和证据,而是转向一种历史经验的比较。这个比较是关于以扫和雅各的,这两个名字在这里代表两个国家,即以东和以色列,但是它提醒听众两个国家来自共同的祖先:雅各被宠爱,以扫被恨恶。将这有关立约的话说得明白点,就是上帝在爱里拣选了以色列,使它成为一个国家,通过这个国家,全世界将要看见上帝的光; 没有拣选以东去承担这种特别和有特殊权益的任务。而以东的历史经验是灾难性的;它的土地荒凉以致成废墟,而这恶果部分是由它的恶行造成的。可能在这些话中有一种暗示,以东人将逐渐被拿巴提人(Nabatean)从他们的国土驱逐出去;拿巴提人是那些居住在旷野的人,在这里被指为『旷野的野狗』(3节)。有关以东的进一步资料和他们的历史经验,请参考俄巴底亚书的绪论──俄巴底亚书绪论{\LinkToBook:TopicID=167,Name=俄巴底亚书绪论}。虽然以东人决心去重建他们破碎的国家,但是他们将不会成功;他们已经成为上帝愤怒的对象。当这一切被适当的理解时,将会使以色列人对上帝产生一种新的体会和认识。
(一)对爱的盲目。以色列对上帝第一个宣告的回应,显示出随 时间过去和因过于熟悉而产生的轻蔑,她已对上帝的爱盲目。正如孩子可能一生都在承受父母的爱,却不时宣称他们没有被爱一样。以色列人也是这样。他们变得把每一样爱的表示都视为理所当然的,并故意不理这些表示;但是小小的艰苦和困难,却成为上帝不爱他们的证据。所以,一旦提及上帝的爱,百姓以各种态度和各种话回应说:『你在何事上爱我们呢?』
教会并不见得比以色列好多少,也是犯了对爱盲目的罪。但是它是一种令人苦恼的问题,不但影响到宗教生活,而且也影响各种形式的人际关系。一个丈夫或者妻子可能把爱视为当然,而至终把它忘得干干净净。当爱被视为当然的时候,幻象就会代替爱的安抚;任何很小的动作,本身算不得甚么,却能被视为憎厌。但是关于对爱的盲目最悲伤的事情是,无论是在信仰或社会的团结方面,这盲目在感受不到爱的人身上会成为一种爱已死亡的征状。那些持续爱下去的能够每天在他(或她)的配偶身上看见爱的表示;而那些不再爱者将自己的失败投射在对方身上。
(二)不愉快的比较。在介绍『我曾爱你们』这崇高的宣告以后,我们自然地期待 对上帝的爱的深入分析。但是跟 的叙述乍看起来令人惊讶和厌恶。『你们以为我不爱你们,』上帝说,『瞧瞧以东,看我多恨恶他们,这样你们就知道你们仍然蒙爱!』要藉 上帝的恨来学习上帝的爱,看来完全减弱了这教训的效果。
宏观而言,这种神学可以藉以下的说明来解释。上帝爱所有的人类;上帝的爱的目标,是要扩展到所有的民族。因为上帝爱所有的民族, 拣选了一个特殊的民族以色列,藉 她来向所有的民族传达 的爱;这是以色列被上帝所拣选而存在的理由。因此以色列的被拣选,对以色列和透过以色列而对世界列国来说,是上帝大爱的一个最卓越的例子。但是爱可能被以色列或者被其他的民族拒绝。以东在与以色列交往的历史里,一直采取敌视的态度,这无形中等如拒绝以色列的上帝。以东因 她的态度和行动,已经引起上帝对她的『恨』,因为她经常地拒绝上帝的爱。但是除了我们看见的,这里还有更多的信息。
(三)爱的警告。为甚么玛拉基书这卷经书以上帝的爱的信息开始呢?它仅仅是去安慰那些已经忘记那份爱的百姓吗?它只是单单为了把那份爱重新在以色列的信仰中放于适当的中心位置吗?在这卷书其后的章节中,没有甚么旨在安慰和可以慰藉的说话;玛拉基不寻常地向百姓和祭司传达一种令人不愉快的信息。所以,也许这个关于爱的教训是一种警告,而以东的例子是一项威吓。
以色列和许多上帝的儿女一样,自他们爱的神学孕育 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她可以很快忘记她是上帝所钟爱的,但她从来没有想到她的命运也会变成像以东那样。但是上帝赐与拣选之爱有一个目的;上帝过去爱以色列既为了他们自己,也要藉 他们去爱其他的国家。以色列对回应上帝的爱的失败,阻碍了这两个目标的达成。上帝不能再爱 的百姓,因为他们没有回应, 也不能藉 他们去爱别的国家。所以为甚么以色列的遭遇不可以变成像以东那个堕落的国家呢?以色列再没有好的理由保持作为一个特殊的国家。
安于被爱而产生的自满心态一定要常常受到干扰。若在上帝的爱中和被爱的情况下而未能去爱别人,一个人是不会舒适的。而他也不能期望这种愉快的气氛将永远持续下去。爱要求以爱来回应,而且如果我们真的爱上帝,我们不能不成为一条渠道,藉以使上帝的爱为全世界所知道。只有那时,所有的人民才能够宣告:『愿耶和华……被尊为大!』(5节)
开始的爱的主题以及它所蕴含的警告,接 由关于祭司职事的性质和他们所从事的崇拜是否恰当的争论所代替。这段经文以一个关于尊敬的反诘开始。一位父亲受到他儿子尊敬,一位主人被他的仆人尊敬,但是上帝被谁尊敬呢? 在祭司所进行的崇拜中被尊敬吗?虽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是实际上祭司的行为显出上帝是被藐视的。这种争论进一步发展下去:『我们在何事上藐视你的名呢?』(6节)祭司这样问道。他们的祭品曾经被污秽。祭司们再一次提出问题:『我们在何事上污秽你呢?』(7节)而接在第二个问题之后,那回答仔细地列出祭司阶层的失败。
在他们献祭给上帝时,使用瞎眼的、瘸腿的、和有病的动物,这显露出他们轻蔑对上帝的崇拜。他们作梦也不敢使用这种有缺陷的动物去作为献给波斯政府的贡物(8节),因为害怕那即时造成的后果。如果你们要赠送礼物,就要送一份好的;肮脏的礼物破坏了整个献礼物的目的。如果祭司们献他们的二等或三等的东西给上帝,为甚么他们期望从上帝那里有较好的回报呢?上帝对他们的污秽敬拜的愤怒,指出倒不如把圣殿的门锁上、献祭的火不要点燃,这样反而好些,比较这可耻地冒充作真正的献祭继续进行还好。
接下去显着的比较,更加突出古代以色列特殊的神宠论和排他主义的传统。『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从东方到西方,上帝的名将在外邦列国的敬拜中被称为至大(11节)。这样陈明的目的是为了把外邦敬拜的效果和希伯来人亵渎上帝的敬拜,作一对比,而后者的进行方式在祭司中十分普遍。外邦人尽管无知,尚且知道创造之主宰上帝;而在玛拉基时代的犹太人却变成厌倦敬拜,轻视这烦琐事。这种次等的敬拜是不被上帝所接纳的(13节);一点儿不敬拜比败坏的敬拜更好些,这种坏的敬拜意识不到上帝的王权,并且缺乏任何尊上帝为大的感受。――《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