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歌革这一系列的豫言,其中包括卅八至卅九章,是全卷以西结书中,最难解的部分。若干审慎的注释学者认为,有许多难处,似乎无法克服;就整体而论,更有不少独特的词语和经节,解释起来似乎没有多大意义。还有一些学者,根据他们自己所处时代发生的事,随意解释这两章圣经。藉 他们很勉强的解释,出现了一些麻烦的问题。然而,不论一个人是站在甚么立场上来讨论这几章圣经,开始即承认在解释方面有许多难题,乃是明智的。
(一)第一个难题,就是文字晦涩;这两章圣经所论到的事情,与现在的地理位置,具有重大的关系。
从整体来说,以西结书共有四十八章,正如我们所了解的,其中各种不同的资料,都是从这位先知的生活和工作得来的。从某一角度观察,一至卅七章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四十至四十八章是一个附录,主要的问题,乃论到上帝的圣殿,将在应许之地重建。这个附录详细述说上帝的圣所,为本书结尾主要部分(卅七27-28)。在本书的主部与附录之间,就是关于歌革的这两章圣经。这个地点重要吗?或者这两章圣经可以放在四十至四十八章之后,岂不是照样很好吗?对于这个问题没法肯定作答。
(二)关于这两章圣经的作者,也是一个问题。这两章圣经是出自以西结的手笔呢?或者是他的门徒以后所写呢?再不然,就是编辑认为适合,将这些豫言增补进去,实在很难确定;我个人觉得,这两章圣经是出自以西结的手笔,但是其中的材料,使那些负责编辑工作的人,感到很难与以西结的思想精密配合。
(三)这两章圣经,应当沿 向外邦传讲圣谕(廿五至卅二章)的路线解释;或是应该视为启示,描述时代的末了呢?从某一角度观察,这两章圣经在表面上看起来,和那些向外所传的圣谕相似,因此是以古代历史的事实为根据。歌革很可能是吉集斯(Gyges),为第七世纪吕底亚(位于小亚西亚的西部)的一位王;但『玛各地』(2节)不详。米设和土巴(2节)都是小亚西亚的领土,其他的地方都已知地理位置。然而,这两章圣经所论到的地理和历史,都有一种特别的气氛,可以称为『启示性的地理』。当然,在新约时代,有许多章节,必须用启示性的方式加以解释(参阅启二十8),显示那时有人相信,这两个地方的实体,是论到遥远的未来。
(四)这两章圣经的困难是,不知应作历史性的解释,或启示性的解释?对于巴比伦的审判,以西结书显然缺乏资料。根据过去长期的观察,迫害严重影响写作的艺术。如果以西结当时是住在巴比伦的一个俘虏,要写关于巴比伦的事情,当然,他一定不敢公开提到巴比伦的名字。所以这两章圣经的内容,可以说是促使毁灭的作品,内容必须晦暗不明,在完成之初,可能要隐藏起来。以后,当被掳生活成为过去的时候,这些作品才敢公开,并且增补在以西结书里面,但是当时原稿的故意晦涩,对于未来的读者,即成为一种面纱,在意义方面,不易明白。开启这些难题的钥匙,在以西结所处的时代,已经消失无形。
对于上述的各种难题,虽然找不到简单的解答,不过这些难题,却立定若干界线,解释的人可以审慎的循序进行。从消极与积极的角度,概括扼要的说明如下:(甲)从一种消极的角度观察,一个人必须谨慎,不要根据假定,便很自信的解释,这些豫言只是对于二十(或其他指定)世纪的豫测。有一部分近代释经学家,公开认为玛各就是苏联,米设为莫斯科,土巴为他巴斯克(西伯利亚的城名)。说得轻一点,这么一个程序,实在危险;这种解法必为现代读者增添更多的神秘和偏见,远超出先知的思想。(乙)从积极的角度观察,承认有不敢确定的内容在这两章圣经里面,必然迫使解经的人设法去证实先知所传的主要信息。这个信息广义上,是上帝掌管人类的历史。更精确的说,上帝掌管历史的目的,乃是叫世上的万民,了解 的神圣(卅八16,23;和卅九7,13)。假如我们抓住人类和国家的邪恶阴谋,必受上帝的审判;同时上帝审判的目的,就是要向全人类表明 的神圣。这样,我们对于以西结书中这两章不同寻常的圣经,才领会其中的要领。至于其中的细节,是否与以西结时代的一国或列国,或是末后日子的一个国家有关,都可以不理。
歌革从各国,就是当时世界上最遥远的地区(2-6节),招聚许多人,组成一支强大的联军。这支军队对于自己的力量,非常有信心,设计一个阴谋(10节)。因为应许之地和那些复兴的居民,提供一个巨大的军事目标:国土没有设防、城邑和乡村都没有城墙,国民安然居住,各人从事自己的工作,与人无争。对于歌革和她的盟国来说,侵略这样毫不设防的国家,为自己掠夺一些战利品,必然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因此计画既已豫备妥当,就要开始军事行动。
然而当军事行动展开的时候,竟为歌革和她的大军所未考虑到的一个因素所击退:以色列虽然没有设防,上帝却是她的防 者; 在侵略的军队中引发一次大地震,造成极大的毁坏(19-22节)。这次地震造成那么大的一场混乱,致使那些侵略者,当日感到非常迷惑,自己互相攻击。军事行动居然那么容易转为大败,上帝的百姓并未举起一只手,来保护自己,但上帝藉 支配自然的权能,带来了得胜。
当这次豫言继续开展下去的时候,在以西结思想中所含的神学意义,渐渐的比从前更加清楚。
(一)这个豫言说出神学方面的一种两难。以西结早就豫料到,并且宣告一个日期,选民必从被掳之地归回,重新在应许之地安然居住。可是当那个时代来临的时候,世界上仍有许多国家存在;他们有许多乃是代表权势和邪恶,并将对以色列构成威胁。巴比伦帝国表面的稳固,使他涌出这一连串的思想,并非绝对不可能。但是不论情形如何,他在异象中看见一个远方的世界,不管其中是多么邪恶,上帝的良善必定建立起来。因此他所描述的战争,在本质上,乃是最后的一场『宇宙』大战,在这场战争中,罪恶将被 除,公义一定得胜。
在神学方面解决持久邪恶的方法,必然是用争斗的字眼来表达,因为写实性和隐喻性的罪恶,继续不停的挣扎,反对世间良善的存在。因此,以西结对于最后一场战争的描述,乃是启示战争序幕的一种投射,是在我们所住的这个世界里面,善恶之间经常发生的争战。这一幅图画,好象是从人类历史的架构中,选取出来的,如今绘制在这块启示的画布上。在这几章暗淡的经文里,这位先知对于重大事件的描述,实际说来,乃是一种信仰的特别声明;最后,藉 上帝直接干豫世界的事务,世间的罪恶必被征服。
(二)通过这整个景象,主动权操在上帝手中。歌革和他的盟国认为,他们图谋军事恶计,但实际上,乃是上帝的作为(16节)。那些邪恶的军队认为,他们必能战胜一个毫不设防的国家,但是上帝却将他们征服。这位先知深信,最后上帝不仅可以征服世界的罪恶,而且这种得胜也是上帝旨意的一部分。
在以西结当时所生存的世界中有暴力的特征,而在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纪里也继续有暴力,将这位先知的指望,与别人分享,实非易事!然而他已宣告,最后必将胜过罪恶,并重建世界和平的希望。超越现有邪恶的权势,他看见远方有一个更美的世界,而他也请求所有的人,一同分享这个异象。――《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