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搬运约柜的记载,现在因把它安放在大 为它所支搭的帐幕中,而已达到了顶点。气氛继续是庆祝。大 主持整个仪式,显然在指挥,或暂时接替了祭司『给民祝福』的任务(2节,请比较申十8)。分派各种食物并非祗表明王的慷慨,而还有一种象征的性质,向百姓重新证实上帝让他们享受应许之地的美意。
这一章大部分是由亚萨和他的弟兄所唱伟大的赞美诗所构成。历代志不但告诉我们大 组织了诗班,并给我们提供其中一例。作者几乎肯定不祗是百姓在庆祝的过程中使用一些赞美的话,这篇诗也并非祗作大 的那些音乐家之技巧或圣殿礼仪的范例;而是历代志作者表明他正在记录这卷着作所关注的主要事件之一。(要注意:以色列历史的大事件中,如何典型地都以音乐的庆祝为其特色,请比较出十五章;尼十二章。)
这篇诗里面所有的要点都引自诗篇(其中8-12节等于诗一○五1-15,22-33等于诗九十六\cs161-13,34等于诗一○六1,35-36等于诗一○六47-48。为了这个缘故,在这里无意作详细的注释。读者可参考本注释丛书关于诗篇的注释。)在审视这篇诗之时,我们必须问一问:为甚么把这些特别资料介绍给我们?这些材料与所谈论的场合有何用?
先注意这篇诗怎样表达那些我们从历代志所看见的一般特性的主题。
(甲)八至十八节集中注意力在上帝的作为上,并劝勉听众要记念那些作为(12节)。历代志作者所写的全部历史,正是要把上帝在以色列中直到此时所作的那些大事,摆在返回故土的百姓面前。一般说来,十一节『要寻求耶和华』的劝勉,在历代志相当普遍,并把它当作人享受上帝恩宠的必要条件而对那些委身于 的人提出来。
十五至十八节继续指明上帝照 约的条款所作的事,以及老早把地赐给列祖的应许。焦点集中在提应许之地当作产业(18节),并且指明那约乃是『永远的』(17节)。这些话,对于人数稀少,有时处于被围困的那些返回故土的以色列民来说,是会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用这种诗体和修辞华丽的体裁来向先祖之名与应许求助,对历代志正常史料的编篡是一种有效的补充,而且采用歌唱这样的词句,必定也帮助了那些返回故土的人,真正体验到他们心思中所想的事情将会是真实的。
(乙)十九至廿二节,重点指出以色列人数稀少。这个题目是旧约选民神学的中心(请比较申七6及以下各节,和诗一○五篇)。我们已经看见历代志作者特别在家谱中把它反映了出来。这一点对于他当日显然极容易受攻击、有赖于邻国善待的社会,又再次具有引起反响的作用。他极力指出,这个社会仍然是上帝的子民,并且享受 的保护。
(丙)廿三至卅六节。以色列蒙拣选,这件事在上帝对万国的统治中有其特别含意。这个要点以不同的方式表明出来。首先,在耶和华与外邦的神明之间有一个对比,这点与旧约强调只有以色列的上帝有真生命和能力吻合(请比较赛四十18以下)。这个要点使人联想到扫罗的背逆(代上十章)怎样使以色列堕入别神的势力(例如,代下廿八23,像亚哈斯所做的)。在这紧要关头,有个有力的保证:即上帝的真正能力最后必定战胜被别神所占据的黑暗势力。其次,对列国有一个呼吁,要他们尊敬以色列的上帝,这种呼吁历代志在别处有实质的记载,指出列国如何承认 (请比较希兰,见代下二12;示巴女王,见代下九8;古列,见代下卅六\cs1623)。
我们已经注意到,所选择的诗篇的材料,在许多场合会有力地论及历代志作者当时的社会。不过,除此之外,他实际上还修改了他所用诗篇中的经文。例如,十三节应作『以色列的后裔』,而不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标准修订英译本错误地保留了那在诗篇中的经文(诗一○五6。译按:中文本无此错误),因此失却历代志作者所持的要点,即他当时的社会是真以色列。同样地,标准修订英译本更改了『 纪念』(15节;诗一○五8),而译作『你们要纪念!』(译按:中文本同)这种劝勉的语调,与历代志无处不在的警告:无论何时上帝子民只有真正寻求 时,才享受 的恩惠,其意是吻合的。(关于这里和别处对诗篇经文的更改,请参较详尽的注释。)末了,卅五、卅六节,很容易被人误解为被掳归回之人的祷告,并且感觉到他们在列国中的地位是不稳固的。
在作者撰写历代志时,这种赞美行动的记录怎样深刻地变成其中的一部分,在四十一节中便反映出来,在那里作者虽然已改用散文体裁,他提到主名时,不得不又引进那篇诗篇的叠包『因 的慈爱永远长存。』这样,一代赞美的灵感感应了另一代,甚至现代的基督徒也能同样得到感应。许多人必定是与返回故土百姓同感到人数稀少和易受攻击。历代志指教我们,要再次思索上帝所做的那些事;对于基督徒来说,这种思索会在十字架那里开始,继而在他们自己的经历中,以特别方式认识到上帝的怜悯,最后以基督的胜利为顶点,那时万膝都要跪拜 。――《每日研经丛书》